《扬州杂咏七首·其三》全文
- 翻译
- 想要打通直通淮河的水道
只需花费春天劳力几天就能完成
- 注释
- 九曲:形容河流曲折,这里指复杂的水道。
淮子:淮河,古代对淮河的称呼。
春夫:春天的农夫,指从事水利工程的工人。
大雷宫:可能是指一处地名或宫殿,这里用来对比,表示不需要如此宏大的工程。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扬州杂咏七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扬州美景的独特见解。他想象要通过挖掘九曲河道直达淮河,虽然工程浩大,只需花费数日之力。诗人着重描绘了荷花盛开的景象,三十里的荷花如画,足以展现扬州的水乡风光,认为无需再刻意去寻找其他名胜如大雷宫。诗人以简练的语言,赞美了扬州的自然之美,流露出对扬州风土人情的喜爱和欣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章野人山居(一作马戴诗)
带郭茅亭诗兴饶,回看一曲倚危桥。
门前山色能深浅,壁上湖光自动摇。
闲花散落填书帙,戏鸟低飞碍柳条。
向此隐来经几载,如今已是汉家朝。
题茅山李尊师山居(一作严维诗)
天师百岁少如童,不到山中竟不逢。
洗药每临新瀑水,步虚时上最高峰。
篱间五月留残雪,座右千年荫老松。
此去人寰今远近,回看去壑一重重。
山中崔大夫有书相问(一作崔大夫有书问余山
客在烟霞里,闲闲逐狎鸥。
终年常裸足,连日半蓬头。
带月乘渔艇,迎寒绽鹿裘。
已于人事少,多被挂冠留。
素业堆千卷,清风至一丘。
苍黄倒藜杖,伛偻睹银钩。
迹愧巢由隐,才非管乐俦。
从来自多病,不是傲王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