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月(bàn yuè)的意思:半个月亮,表示时间的一半。
不减(bù jiǎn)的意思:不减表示数量或程度没有减少,保持不变。
登山(dēng shān)的意思:登上山峰,比喻努力奋斗,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东篱(dōng lí)的意思:东篱是指东边的篱笆,比喻境界高、品德纯洁的人。
泛酒(fàn jiǔ)的意思:形容酒量大,能喝很多酒。
风霜(fēng shuāng)的意思:指人经受了风吹和霜打的磨砺,比喻经历了艰苦困苦的磨砺,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和品质。
菊花(jú huā)的意思:指高洁、坚贞的品质和人格。
来宁(lái níng)的意思:来到宁静的地方,指远离喧嚣,寻求安宁。
浪语(làng yǔ)的意思:指言辞放肆、轻浮,毫无底线的语言。
落英(luò yīng)的意思:指花朵凋零或落下的景象,比喻事物的兴盛或美好瞬间的结束。
宁耐(níng nài)的意思:宁愿忍受,宁可忍耐。形容人能够忍受困难或委屈。
偏过(piān guò)的意思:偏离原来的方向或路线,改变原本的计划或目标。
生来(shēng lái)的意思:指天生、自然具备某种品质或特点。
晚节(wǎn jié)的意思:指人在晚年仍然保持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举止。
虚辞(xū cí)的意思:指言辞空洞、虚无的词语。
真成(zhēn chéng)的意思:真实地成为,完全成为
重阳(chóng yáng)的意思:重阳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也称为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寓意祈求健康长寿。
- 翻译
- 过了重阳节后半个月,菊花才开始在东边的篱笆旁绽放。
它的香气依然如登山时那样清新,色泽比饮酒时更加动人。
享用落英(指菊花)的说法实在太过随意,保留荒径的承诺并非空谈。
生来就忍受风霜打击,晚年时却能盛开芬芳,让世人皆知。
- 注释
- 重阳:中国的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以赏菊、登高为习俗。
东篱:古代文人常用来代指自家的田园或居所。
香清:香气清淡。
登山日:指重阳节时人们登高赏菊的日子。
泛酒时:指饮酒时赏花的场景。
餐落英:古人有以花为食的习俗,这里比喻享用菊花。
浪语:随意的话,不切实际的言论。
存荒径:保留荒芜的小路,象征保持自然和隐逸的生活态度。
虚辞:空洞的言辞,没有实际意义的话。
风霜挫:风霜的打击,比喻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晚节:晚年,老年。
腾芳:盛开的花朵散发出香气。
满世知: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意指名声远播。
-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杨公远所作,名为《重阳已过半月菊花方开(其一)》。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描写重阳节后半个月菊花盛放的咏叹之作。
诗人的笔触细腻,他通过“过了重阳半月馀,菊花方见放东篱”这两句开篇,既点出了时间,又勾勒出景象。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赏菊的时节。而诗人所说的“过了”半个月,则是说在这个赏菊的季节之后,菊花才真正地开放,而且是在东边的篱笆旁。
接下来的“香清不减登山日,色好偏过泛酒时”两句,表达的是诗人对菊花之美的赞叹。这里的“香清不减”,意味着菊花的香气并不比之前登山赏菊的时候有所减少,而“色好偏过泛酒时”,则是在说菊花的颜色变得更加鲜艳,甚至超越了与朋友们一起饮酒赏菊时的景象。
第三、四句“餐落英真成浪语,存荒径岂是虚辞”中,“餐落英”指的是随风飘落的菊花瓣,它们如同诗人的赞美之词实实在在,不为空泛的言语。这里的“荒径”,意指偏僻的小路,而“存荒径岂是虚辞”则是在强调这些描述并非空谈,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真挚的情感。
最后两句“生来宁耐风霜挫,晚节腾芳满世知”,表达的是菊花经历风霜依然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以及它在深秋时分散发出迷人的芬芳,这种美丽和坚强被全世界所了解。这两句也隐含了诗人对坚守个人理想和信念,能够在逆境中屹立不倒的赞赏。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菊花之美的独特欣赏,以及对生命力与坚韧品格的深刻认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