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晚三首·其一》
《秋晚三首·其一》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梨杖晚经桑柘坞,园林秋尽露人家

破篱犬吠柴门掩,寒犊自归山日斜。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柴门(zhài mén)的意思:指贫苦人家的门户。比喻贫困、卑微的家庭。

归山(guī shān)的意思:归还山林,指归隐山野,远离尘嚣。

犬吠(quǎn fèi)的意思:指小狗的叫声,比喻微不足道的声音或无足轻重的事物。

人家(rén jiɑ)的意思:人家指别人或他人,多用于指代对方的家庭、身份或情况。

桑柘(sāng zhè)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表面看起来平凡普通,但内在却有着非凡的才能或价值。

园林(yuán lín)的意思:指花园、公园等园林景观。

自归(zì guī)的意思:自己回到原来的地方或状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日晚景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天傍晚时分乡村的独特风貌。

首句“梨杖晚经桑柘坞”,梨杖,可能是指行走在乡间的小路,晚经桑柘坞,则是说在黄昏时分经过了长满桑树和柘树的山谷。这一句通过行走的动态,引出了画面的背景,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接着,“园林秋尽露人家”一句,将视角转向了村落。秋尽,意味着秋季的结束,万物开始进入冬眠或休憩的状态。露人家,即是在秋风中,村落里的人家显得格外清晰,仿佛被一层薄雾笼罩,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隐含了对乡村生活的赞美。

“破篱犬吠柴门掩”描绘了一个更为具体的场景。破篱,指的是简陋的篱笆,犬吠,是狗叫声,柴门掩,即木门紧闭。这一句通过犬吠声打破了宁静,增加了生活气息,同时也暗示了村庄的安宁与和谐。破篱与柴门掩形成对比,既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朴素,又体现了安全与秩序。

最后一句“寒犊自归山日斜”则将视线转向了田野。寒犊,指小牛,自归,即自行回家。在夕阳西下的时刻,小牛独自返回山林,这一幕充满了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律动。日斜,不仅点明了时间,也渲染了画面的氛围,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温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日晚景的宁静之美,以及乡村生活的和谐与自然的韵律,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美好。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重九之会自苏堪逝后风流歇绝矣兹来适值九日乃约苕雪小饮以诗纪之

卌年逝水尽交亲,赢得天褒二老人。

尽历冰霜催晚景,犹残尊酒对佳辰。

十洲三岛无穷事,四海弥天一聚尘。

不复襟期同郑老,暂时相醉莫辞频。

(0)

夜起看牵牛花寒气冻然不可久立慨然有作·其二

窜身万馀里,腐心三十秋。

毕竟何所得,閒卉相绸缪。

虩虩震往来,六合成一丘。

魂断故山垄,目极滔天流。

非族心必异,况为枭鸺鹠。

但求隆二伯,不问党与雠。

我今复异此,厄甚刘并州。

(0)

即事·其二

二月已过半,小园春未迟。

日暄冰释径,烟媚雪残枝。

弄笔忘衰老,添香转岁时。

逡巡浑得计,留眼待芳期。

(0)

识先买白菊一盆甚佳

年来全负菊花期,初浥寒香三两枝。

几叶残经摊坐次,一钩冷月入帘时。

凋晨严夜独宜我,妙色华光合似谁。

欲写精神惭笔力,沉吟空惜出尘姿。

(0)

与苏堪苕雪治芗夜饮各成三首·其三

不欠鱼羹未拂衣,端平心事付谁知。

瓮齑食籍同寒士,犹是希文画粥时。

(0)

戴文节公遗砚刻梅花一树萦绕四周左侧镌鹿床居士制五字微有损文予以廉价得之铭其背曰质损而神完犹取义而仁全世皆弃而苍虬所专昔文节以书有破体不为宣宗所喜又为穆相彰阿画山水便面未设色穆以为轻己遭谗斥退后居杭州殉粤匪之难予有感于公之遗事为作此诗

鹿床自制梅花砚,铁石风流宋广平。

只合随身玉堂直,岂期沦劫锦衣城。

书耽破体原臣罪,画爱寒山不世情。

润饰承平让公等,终然退斥出孤贞。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