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日晚景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天傍晚时分乡村的独特风貌。
首句“梨杖晚经桑柘坞”,梨杖,可能是指行走在乡间的小路,晚经桑柘坞,则是说在黄昏时分经过了长满桑树和柘树的山谷。这一句通过行走的动态,引出了画面的背景,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接着,“园林秋尽露人家”一句,将视角转向了村落。秋尽,意味着秋季的结束,万物开始进入冬眠或休憩的状态。露人家,即是在秋风中,村落里的人家显得格外清晰,仿佛被一层薄雾笼罩,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隐含了对乡村生活的赞美。
“破篱犬吠柴门掩”描绘了一个更为具体的场景。破篱,指的是简陋的篱笆,犬吠,是狗叫声,柴门掩,即木门紧闭。这一句通过犬吠声打破了宁静,增加了生活气息,同时也暗示了村庄的安宁与和谐。破篱与柴门掩形成对比,既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朴素,又体现了安全与秩序。
最后一句“寒犊自归山日斜”则将视线转向了田野。寒犊,指小牛,自归,即自行回家。在夕阳西下的时刻,小牛独自返回山林,这一幕充满了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律动。日斜,不仅点明了时间,也渲染了画面的氛围,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温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日晚景的宁静之美,以及乡村生活的和谐与自然的韵律,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美好。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夜起看牵牛花寒气冻然不可久立慨然有作·其二
窜身万馀里,腐心三十秋。
毕竟何所得,閒卉相绸缪。
虩虩震往来,六合成一丘。
魂断故山垄,目极滔天流。
非族心必异,况为枭鸺鹠。
但求隆二伯,不问党与雠。
我今复异此,厄甚刘并州。
戴文节公遗砚刻梅花一树萦绕四周左侧镌鹿床居士制五字微有损文予以廉价得之铭其背曰质损而神完犹取义而仁全世皆弃而苍虬所专昔文节以书有破体不为宣宗所喜又为穆相彰阿画山水便面未设色穆以为轻己遭谗斥退后居杭州殉粤匪之难予有感于公之遗事为作此诗
鹿床自制梅花砚,铁石风流宋广平。
只合随身玉堂直,岂期沦劫锦衣城。
书耽破体原臣罪,画爱寒山不世情。
润饰承平让公等,终然退斥出孤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