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细腻入微的感受与思考。首句“昨夜中庭树,阴寒叶上稠”,以“中庭树”为背景,通过“阴寒叶上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夜晚的静谧与寒冷,树叶密集而沉郁,仿佛凝聚着夜的深邃与凉意。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静态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一种沉思与感受。
接下来的“今宵扫疏影,写出十分秋”,则在时间的流转中,将视角转向了清晨或夜晚的另一番景象。通过“扫疏影”这一动作,诗人似乎在用心灵之笔,轻描淡写地勾勒出秋日特有的光影变化。这里的“疏影”既指稀疏的树影,也暗含了秋日的清冷与萧瑟,但诗人却将其转化为一种艺术化的表达,赋予了秋天独特的美感。通过这一转变,诗人不仅捕捉到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更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流转、时光变迁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转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和丰富情感。从夜晚的阴寒到清晨的疏影,从树叶的稠密到光影的稀疏,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传递出对时间流逝、季节更迭的感慨。这样的创作手法,不仅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项昌之耀州
守令职师帅,承流在循良。
为儒致实用,吾道增辉光。
弦歌肇百里,五马方腾骧。
考绩再上列,升秩专名邦。
虎拜受丹符,锦绶沾天香。
驱车策麒麟,阔步驰康庄。
买舟载长淮,投分夙所将。
西行访禹迹,情与道路长。
文章论重价,政事谈龚黄。
分手即千里,愿言莫相忘。
华发峻层云,泾渭流泱泱。
三年报佳政,侧伫登庙廊。
寿萱堂为陈公鼐赋
闻君裔出元龙后,家住毗陵岁云久。
新筑高堂扁寿萱,种萱无数开当牖。
花间献寿列璚筵,日照斑衣锦云覆。
翡翠盘行阿母桃,水晶杯汎麻姑酒。
慈颜有喜风生席,一片萱花共春色。
试听诸孙祝眉寿,笑看蓟子摩铜狄。
吴山对面天与高,越女停歌鹤同立。
君家孝悌人间识,共保慈颜比金石。
年年献寿向花间,回首椿庭泪沾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