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昏病痴苦营营,以月视之蝇在罂。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息(bù xī)的意思:不断,不停止
痴人(chī rén)的意思:指愚蠢、糊涂的人。
千古(qiān g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历史时期,也可以表示永远、永久。
朔望(shuò wàng)的意思:指农历月初和月末的月亮状态,也用来形容事情的起始和结束。
天中(tiān zhōng)的意思:指在天空中,中央地带。
天公(tiān gōng)的意思:指自然界的力量或自然规律。
习见(xí jiàn)的意思:常常见到或经常遇见
晓夜(xiǎo yè)的意思:指清晨和夜晚,即一天的两个极端时刻。
眼睛(yǎn jīng)的意思:目不转移地注视着,形容专心、全神贯注地看。
营营(yíng yíng)的意思:形容事物充满活力、繁忙、忙碌的样子。
中行(zhōng xíng)的意思:指正直、廉洁的行为,也可指行走中间,不偏不倚。
- 注释
- 天公: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神秘化称呼,指主宰天地的神灵。
眼睛:比喻月亮的明亮部分。
晓夜:早晨和夜晚。
痴人:形容愚昧无知的人。
朔望:农历每月初一(朔)和十五(望),指月亮的盈亏变化。
营营:忙碌、纷扰。
蝇在罂:比喻愚昧之人看不清事物本质,如同苍蝇在酒瓮中乱飞。
- 翻译
- 天公赋予月亮一双眼睛,日夜不停地在天空中巡行。
愚昧的人习惯于月亮的圆缺变化,认为这双眼睛并非永远明亮。
它渴望照亮千年的光明,何曾区分晦朔阴晴。
那些昏庸愚昧之人忙碌不停,就像把月亮看作苍蝇在酒瓮中飞舞。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月亮的神圣与永恒,以及人类对于自然现象的认识局限。"天公属月为眼睛,晓夜不息天中行"两句通过拟人化手法,将月亮比作天空中的眼睛,强调其无时无刻的运行,不受昼夜更替的影响。这既表现了古人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之心,也反映了月亮在宇宙观念中占据的核心位置。
"痴人习见圆复缺,谓此眼睛非长明"则表达了一种悲哀的情绪。诗人指出,人们因为对月相变化的习以为常,便轻易地怀疑这双“眼睛”的永恒与智慧。这两句通过对比,揭示了人类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渠思一照千古白,奚分朔望阴与晴"则是诗人对于月亮不变的赞美。这里,“渠思”指的是河流之水,而“一照千古白”则形象地表达了月光如同永恒不变的清泉,穿越时空之隔,普照一切。这两句强调了月亮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纯洁与明净。
最后两句"彼昏病痴苦营营,以月视之蝇在罂"则是对人类愚昧无知状态的隐喻。诗人将那些不明白事理、浸淫于世俗烦恼的人比作瓶中细菌,用“以月视”来强调即使在明亮的月光下,这些迷失之人才是真正的盲目与无知。
整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写,反映了人类对于自然界认识的深度和局限,以及诗人对于永恒不变真理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花石长枕歌荅章居士赠
楚山有石郢人琢,琢成长枕知是玉。
全疑冰片坐恐销,间发花丛惊不足。
赠予比之金琅玕,琼花烂熳浮席端。
吾师道吾不执宝,今日感君因执看。
试叩铿然应清律,纤尘不留蝇敢拂。
万物皆因造化资,如何独负清贞质。
南山有云鹄在空,长松为我生凉风。
高友朗咏乐其中,行住四仪皆道意。
不学小乘一曲士,唯将此物安座隅,取次闲眠有禅味。
送刘司法之越
萧萧鸣夜角,驱马背城濠。
雨后寒流急,秋来朔吹高。
三山期望海,八月欲观涛。
几日西陵路,应逢谢法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