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棂静兮悲凝凉。涧轩掩兮酒涵霜。
吊秋冬之已暮。忧与忧兮不忘。使杜蘅可剪而弃。
夫何贵于芬芳。
这首诗是江淹的《庾信美质》中的应谢主簿骚体,写于南北朝时期。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抒情咏叹之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悲凉心境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山棂静兮悲凝凉”一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氛围。山棂,即树林中的枯叶,静寂而又带着悲凉之感,营造出一种凄清的画面。接下来的“涧轩掩兮酒涵霜”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涧轩指的是溪谷间的小桥,小桥被白霜覆盖,像是时间的痕迹。
“曾风激兮绿苹断。积石闭兮紫苔伤。”诗人通过对过往风暴和现今石头、苔藓的描写,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改变与毁灭感。曾经的狂风已然平息,而留下的只是断裂的绿苹(一种野草)和被紫色苔藓覆盖的积石,这些都象征着岁月的磨损。
“芝原寂少色。筠庭黯无光。”这里,诗人描绘了一种荒凉的景象,芝原(芝草生长的地方)失去了往日的繁盛色彩,而园中筠篱也显得黯淡无光,这些都是对过去美好时光已经逝去的哀叹。
“沐予冠于极浦。驰予佩兮江阳。”诗人提到自己在极浦(远离的地方)戴上花冠,在江阳驰骋,佩带着往日的装饰,这些都是对美好时光的缅怀和追忆。
“吊秋冬之已暮。忧与忧兮不忘。”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逝去季节的哀悼,以及自己内心深处无法忘怀的忧伤。
最后,“使杜蘅可剪而弃。夫何贵于芬芳。”则是对那些可以被舍弃的繁华(比喻人世间的荣耀和名声)进行反思,询问它们与持久的芬芳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于荣耀易逝、物是人非的深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