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广州竹枝词中的第三首,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以“佛桑”与“扶桑花”并提,巧妙地运用了相似的字形来表达异曲同工之妙,营造了一种独特的语言美感。
“佛桑亦是扶桑花”,开篇即以“佛桑”和“扶桑花”相提并论,暗含着对两地风物的联想与对比。“朵朵烧云如海霞”,接着以“烧云”与“海霞”为喻,生动地描绘了花朵的色彩斑斓,仿佛天边的火烧云与海面上的霞光,绚烂夺目,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日向蛮娘髻边出”,这一句将自然景观与人物形象巧妙结合,想象太阳从某个女子的发髻边升起,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也赋予了画面以生动的人文气息。这里的“蛮娘”可能是指当地女性,或是诗人对某位女子的昵称,通过这一细节,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生活气息。
“人人插得一枝斜”,最后以“人人”二字强调了这种美好景象的普遍性,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插上一枝斜斜的花朵,不仅装饰了自己,也装点了周围的世界,传递出一种和谐共处、共享美好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广州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凤皇石
大瀛浴火乌,灭没失倒景。
玉龙挟之飞,脱落叠浪顶。
根从太始并,势与华嵩并。
琅实既充脰,玉距犹在矿。
马争滟滪堆,龟让天梯饼。
神人不敢鞭,怒啄欲成瘿。
迁轻岐阳鼓,扛重乌获鼎。
坐寒彭蠡矶,沈怯景阳井。
裘突月支头,剑磨严颜颈。
秦女宁受跨,晋士岂容醒。
灰历五千劫,金锁八千顷。
未知金带恩,远却白羽影。
会当鸣朝阳,即都有奇警。
巨手一拍飞,钦师许谁请?
塞翁行
塞翁少小垄上锄,塞翁老来能捕鱼。
宋家昔日塞翁行,屯田校尉功不如。
西山瀛海接千里,长城又见开长渠。
要将一水限南北,笑杀当年刘六符。
天教陂泽养雁鹜,留与金人赋《子虚》。
我来乡国览风土,髣髴挝鼓笛呜呜。
胸中云梦忽已失,酒酣怀古皆平芜。
昔年阻水群盗居,塞翁子孙杀欲无。
至今遗老向人泣,前宋监边无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