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代妓送葛亚卿》
《代妓送葛亚卿》全文
宋 / 韩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刘郎底事匆匆,花有深情只暂红。

弱质未应结子,细思须恨五更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匆匆(cōng cōng)的意思:匆忙、急忙。

底事(dǐ shì)的意思:底事指底细、真相、内情。表示了解事情的真相或内幕。

结子(jié zǐ)的意思:指结成果实的种子或果实,也比喻事物的结果或效果。

刘郎(liú láng)的意思:指年轻貌美的男子。

弱质(ruò zhì)的意思:弱质指某人身体或精神上的虚弱,无力或脆弱。

深情(shēn qíng)的意思:指深厚的感情和真心实意的情感表达。

未应(wèi yìng)的意思:没有回应,没有应答

五更(wǔ gēng)的意思:指天亮前的最后一刻,也指深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驹所作的《代妓送葛亚卿》。诗中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花朵以情感,表达了一种对离别的哀愁与无奈。

首句“刘郎底事去匆匆”,借用了“刘郎”这一典故,暗指离别的情人,表达了对离去之人的不解与不舍。接着,“花有深情只暂红”,将花比作有情之人,其短暂的红色绽放象征着短暂的相聚,暗示了美好时光的易逝和离别的痛苦。

“弱质未应贪结子”,通过花朵的柔弱形象,暗示了女子的脆弱与不舍,她并不贪恋果实(结子),而是更珍惜与心爱之人共度的时光。最后,“细思须恨五更风”,则是对离别时刻的直接描绘,五更时分的冷风,象征着离别的凄凉与无情,表达了对离别之痛的深刻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离别时的哀愁与无奈,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

作者介绍

韩驹
朝代:宋   字:子苍   号:牟阳   籍贯: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   生辰:1080~1135

韩驹(1080~1135)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诗论家。字子苍,号牟阳,学者称他陵阳先生。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人。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猜你喜欢

与陈刚父论诗

少陵久矣跨鲸游,近说西江沸不休。

双井发源注南海,百川分港失东流。

君怀正印高悬眼,我抉玄关笑点头。

半世工夫缘底事,旁人却作等闲求。

(0)

题永丰吴尉当山亭

家居所至与山对,官居所至与山背。

眼中悔失真峥嵘,得其似者宜加爱。

尉仙三令奸胆寒,突兀数椽答清閒。

谁横荒垒檐以外,自觉幽趣山之间。

有一段清无点俗,当山也是清题目。

不道尉仙心更清,杖屦当车蔬当肉。

(0)

贺德庆陈倅生朝

无伏无腊壶中天,不烟不火壶中仙。

壶天固自远世界,壶仙还自结世缘。

昨夜壶公山外望,壶公驾鹤随仙仗。

逃身下降唐谪仙,袭姓前生汉丞相。

四时之气春为冲,诞弥况在春之中。

一段乾坤奇特意,三朝文学老成风。

通守通班盖其寓,泽民致主酬吾素。

收拾平生尘外游,追寻畴昔壶中去。

春秋过隙了不知,甲子循环浩无数。

(0)

宪使范右司具馔属属官为主人又属衡阳张宰助筵同游石鼓书院

湘水前萦带,蒸江后引裾。

中容齐塔阜,上建读书庐。

气象河汾上,规模景祐馀。

帝王无异学,孔孟有遗书。

绛帐讲之熟,青衿受以虚。

心原逢左右,理窟悟终初。

糟粕包高厚,精华寄起居。

作成端若此,徵用合何如。

学士唐全炬,经师汉石渠。

致君登栗陆,措俗减华胥。

访古行陪履,观光坐接祛。

上台供瓮酒,傍县具盘蔬。

笑脸人人醉,设眉个个舒。

传香薰馧馞,寄傲卧籧篨。

如浴沂中水,而观濠上鱼。

落晖犹可却,上马不妨徐。

纪胜俾传远,书崖字放疏。

姓名年月日,刻罢赋归欤。

(0)

题潮出海门图

海涨为潮在在均,浙江别有主潮神。

声摇地脉雷霆怒,风擘崖根赑屃嗔。

鲛鳄乘风喷立雪,虹蜺挟雨涌横银。

吾诗渠画俱摹写,试鉴工夫孰逼真。

(0)

德庆府城绕以荷池叶楙花繁时环望之红绿无间断号为荷城记以唐律遗后来使君

中置金城外玉池,池荷挺拔效芳菲。

叶争以绿环三匝,花逞其红曳四围。

龙国缋人供佛座,蛟宫缝氏献仙衣。

使君未佛且仙去,紫橐朝真红炬归。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