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前溪万仞,激石吼寒浪。
此行何所求,岂欲除二障。
碧眼(bì yǎn)的意思:指眼睛明亮而有神采,形容人的眼睛清澈明亮,有迷人的光彩。
比丘(bǐ qiū)的意思:指出家修行的佛教僧人。
不斩(bù zhǎn)的意思:不加以斩杀,不予处理或惩罚。
徜徉(cháng yáng)的意思:指闲适自在地行走或游玩,心情舒畅,不受拘束。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回头(huí tóu)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改变主意;追悔莫及
局趣(jú qù)的意思:局趣指的是在局中妙趣横生、有趣味的事情。
林莽(lín mǎng)的意思:指草木丛生、茂密的林地,也用来比喻人才辈出、众多杰出的人物。
凌霄(líng xiāo)的意思:高耸入云霄的意思,形容极高或极大。
茅檐(máo yán)的意思:指房屋的屋檐,也用来比喻贫困困苦的生活环境。
前溪(qián xī)的意思:形容事物发展到临界点或关键时刻。
日夜(rì yè)的意思:日夜指的是白天和黑夜,常表示时间连绵不断,不分昼夜。
山气(shān qì)的意思:指山的气势或山中的气候。也用来形容人的气度、志向或气魄。
天竺(tiān zhú)的意思:指印度,也用来形容远方或外国。
天上(tiān shàng)的意思:形容非常美好的境地或事物。
未可(wèi kě)的意思:表示不可预测或无法确定的情况
我思(wǒ sī)的意思:指自己思考,有所觉悟。
折杖(shé zhàng)的意思:指摆脱束缚、摆脱困境。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谢薖所作,名为《送董彦速游仙岩》。诗中描绘了对天竺峰的向往与想象,以及对友人董彦速即将前往仙岩游玩的送别之情。
首句“吾闻天竺峰,耸若在天上。”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天竺峰的高耸入云,仿佛触手可及天际,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峰前溪万仞,激石吼寒浪。”通过描写山峰前溪流的壮丽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与壮阔,同时“吼”字生动地描绘了水流冲击岩石时发出的轰鸣声,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
“堂中老比丘,碧眼照林莽。”转而描绘了一位居住在山中寺庙的老僧人,其碧绿的眼睛在茂密的树林中显得格外明亮,既表现了僧人的超然物外之态,也暗示了山林的幽静与神秘。接下来,“徜徉君屡游,局趣我思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多次游历山中的羡慕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渴望一同前往的心愿。
“此行何所求,岂欲除二障。”诗人在此提出了疑问,友人此行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否仅仅是为了摆脱尘世的烦恼与束缚?这一问引人深思,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与思考。
“闻呼试回头,未可踏折杖。”诗人劝告友人在旅途中要谨慎小心,即使听到呼唤也要先确保安全,不可贸然行动。这不仅是对友人的关心,也是对人生旅途上安全与谨慎的提醒。
最后,“茅檐燕寂地,山气日夜爽。不斩凌霄藤,君归藤自长。”描绘了山中宁静的景象,茅屋旁燕子寂静栖息,山间空气清新,日夜皆宜。诗人希望友人不要轻易破坏自然界的和谐,如不砍伐那些攀附高处的藤蔓,等到友人归来时,这些藤蔓依然会继续生长,象征着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与和谐共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友人出游的送别,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何尝快。独无忧。但当饮醇酒。炙肥牛。
长兄为二千石。中兄被貂裘。小弟虽无官爵。
鞍马馺馺。往来王侯长者游。但当在王侯殿上。
快独摴蒲六博。对坐弹棋。男儿居世。各当努力。
蹙迫日暮。殊不久留。少小相触抵。寒苦常相随。
忿恚安足诤。吾中道与卿共别离。约身奉事君。
礼节不可亏。上惭沧浪之天。下顾黄口小儿。
奈何复老心皇皇。独悲谁能知。
写风怀分司御史,依依射鸭阑曲。
熏炉侍女桐阴下,添染朝衫新绿。
珠几斛、买翠钿,成双暖老须燕玉。
画中看足,道舞扇歌裙,不曾真个,新注小名录。
人生事,大抵烟云断续,但须举酒相属。
娇儿解觅金鱼佩,还乞老夫诗读。
香荈熟、待舌本,回甘清味徐徐复。
多情杜牧,休再发狂言,惊回红粉,笑转紫云目。
圣皇一德膺天命,省方巡守因时令。
维兹灵兔表瑞徵,一色玄肤如玉莹。
毫端纯洁明且净,回身滃若玄云凝。
目光点漆微开镜,黑毳毵毵烱相映。
锋棱矫矫塞逾劲,意气直与秋空迥。
适当玄冥司斗方,乃有此兔色纯正。
贡来玉阶朝万乘,百辟抃舞欢呼竞。
抚摩驯扰有异性,白麟朱雁安足胜。
奇哉此兔遭荣幸,沐浴膏泽为灵应。
瑶圃嬉游谁与并,小臣拜睹形歌咏,万岁千秋颂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