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郎拂拭向纱帱。凉沁如秋。
每到宵来重展,却怜晓起偏羞。臂痕人讶细纹留。
今夜拚休。
这首《画堂春·拂簟》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此词描绘了主人公在夏夜使用蕲州出产的冰丝簟子(一种质地轻薄、透气性好的竹席)拂拭床帐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清凉、宁静的氛围。
“冰丝簟子出蕲州”,开篇即点明簟子的材质与产地,蕲州产的簟子以其冰凉触感和高雅品质著称。“铺来湘水平流”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簟子铺开时的平滑比作湘江水面的平静流动,形象地展现了簟子的平整与舒适。
“为郎拂拭向纱帱”,进一步描述主人公为心爱之人拂拭床帐的过程,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温柔的关怀。“凉沁如秋”则直接表达了簟子带来的清凉感受,仿佛置身于秋天的凉爽之中,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
“每到宵来重展,却怜晓起偏羞”,这两句通过时间的对比,表现了主人公在夜晚使用簟子时的愉悦与满足,以及清晨醒来时的羞涩与不舍,体现了情感的细腻变化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臂痕人讶细纹留,今夜拚休”,最后两句描绘了主人公手臂上因长时间接触簟子而留下的细纹,以及她对这一美好时刻的留恋与不舍。这里的“拚休”二字,表达了主人公愿意放弃其他事物,只为留住这一刻的深情与决绝。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特定情境下情感的微妙变化,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作品。
曲直何年木,澄观表里通。
纽纹缠左右,脉理透玲珑。
鳞蜕惟存骨,神充未涣躬。
沧桑阅今古,枝叶谢茏葱。
牛蔽宁同栎,琴裁岂似桐。
伐柯则已远,炙毂辩应穷。
不辨桧松质,真成内外空。
设如拟鸣雁,转觉彼心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