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司民牧者,敢惮为民先。
方春时始和,布谷声声唤。
越阡复度陌,祗为勤者劝。
惰夫方偃仰,胡从饮而啖。
须尔前致词,时哉慎毋玩。
安心(ān xīn)的意思:心情平静、放心、不担心。
布谷(bù gǔ)的意思:形容人说话声音高亢激昂,如同布谷鸟鸣叫。
愁勤(chóu qín)的意思:形容人勤奋努力,但心情忧愁。
东郊(dōng jiāo)的意思:指远离城市中心的地方,也可用来形容人远离世俗、清心寡欲。
官民(guān mín)的意思:指官员与百姓之间的关系。
国家(guó jiā)的意思:指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由一定的领土、人民和政权组成的整体。
挥手(huī shǒu)的意思:挥手是指用手臂摆动或抬起手掌向某人或某物打招呼、告别或示意。
酒肉(jiǔ ròu)的意思:指喜欢酒肉、嗜好饮食的朋友。
苦辛(kǔ xīn)的意思:形容经历了辛苦和痛苦。
良苦(liáng kǔ)的意思:指良苦的心情或艰辛的努力。
民牧(mín mù)的意思:指国家的统治者或领导者善于治理百姓,保护民众的生活和利益。
祈年(qí nián)的意思:祈祷丰收的年景,寓意希望来年能够有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祈谷(qí gǔ)的意思:希望得到丰收和丰富的谷物。
青旗(qīng qí)的意思:指军队的旗帜,也用来形容军队的作战能力、威武形象。
攘攘(rǎng rǎng)的意思:形容人群拥挤、喧嚣不安的样子。
四民(sì mín)的意思:指国家或地区中的四个重要社会群体,即士农工商。
司民(sī mín)的意思:司民指的是管理人民,指掌握权力的人对人民进行管理和治理。
喜相(xǐ xiàng)的意思:形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喜气洋洋。
相见(xiāng jiàn)的意思:彼此见面,相互相见。
宵旰(xiāo gàn)的意思:形容勤奋努力,不分昼夜地工作。
偃仰(yǎn yǎng)的意思:偃仰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在睡觉或休息时的姿势,意思是躺在床上或地上,仰卧或平躺。
秧马(yāng mǎ)的意思:指年幼或身体柔弱的人,比喻力量薄弱或不堪一击的人。
遥遥(yáo yáo)的意思:非常远。
一脔(yī luán)的意思:指事物的核心或精华部分。
致词(zhì cí)的意思:以言辞表达敬意或感谢。
中田(zhōng tián)的意思:指人民的田地,表示国家的土地。
这首《劝农》诗,由清代诗人孔毓玑所作,生动描绘了古代农耕社会的繁忙景象与农民劳作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对农民辛勤付出的敬意与鼓励。
诗开篇即点明“四民纷攘攘,农乃国家干”,强调农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接着,“祈谷先祈年,岁岁劳宵旰”两句,展现了农民在春耕前的虔诚祈福与辛勤准备,体现了他们对丰收的渴望与对土地的敬畏。
“谁司民牧者,敢惮为民先”则表达了对农民领袖或官员的尊敬,他们勇于担当,率先垂范,引领民众共同劳动。接下来,“方春时始和,布谷声声唤”描绘了春日里布谷鸟的啼鸣,预示着播种的好时节,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青旗届东郊,秧马中田遍”形象地展示了农民们在田间忙碌的身影,青旗指引方向,秧马(一种用于插秧的农具)在田中穿梭,一片繁忙景象。随后,“募夫载酒肉,遥遥向陇畔”描述了人们为农忙时节的劳动者准备食物,表达出社会对农民的关怀与支持。
“挥手招之来,官民喜相见”描绘了官民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相互的问候与帮助,增强了社会凝聚力。“沾涂勿尔嫌,安心尝一脔”则鼓励农民接受社会的关心与帮助,安心享用食物,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最后,“尔民良苦辛,还愁勤惰半”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与理解,同时提醒大家珍惜劳动成果,避免懒惰。“越阡复度陌,祗为勤者劝”进一步强调了鼓励勤劳的重要性,通过表彰勤劳者,激励整个社会的积极向上。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农耕社会的风貌,以及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与尊重,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