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淮上观冰下》
《淮上观冰下》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寒淮千里群冰下,古岸枯槎黄苇枝。

得天津桥下见,五门春动雪消时。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uáishàngguānbīngxià
sòng / zhānglěi

hánhuáiqiānqúnbīngxiààncháhuángwěizhī

tiānjīnqiáoxiàjiànménchūndòngxuěxiāoshí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得天(dé tiān)的意思:得到上天的赐予或恩惠

津桥(jīn qiáo)的意思:津桥指的是渡口或者桥梁,也可引申为重要的交通要道。

枯槎(kū chá)的意思:指被水浸泡过久的木头,因干燥而变得枯朽脆弱。比喻人体衰老或事物衰败。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天津(tiān jīn)的意思:指对人物或事物的评价或判断,意味着高明、有才华、有出息。

五门(wǔ mén)的意思:指五门功课,即经、史、子、集、诗五门学问。

天津桥(tiān jīn qiáo)的意思:指情义深厚、友谊牢固的关系。

翻译
寒冷的淮河千里冰封之下,古老的河岸边长着枯萎的木筏和黄色的芦苇枝。
我记得在天津桥下见到的情景,那时正值春天,积雪开始融化。
注释
寒淮:寒冷的淮河。
群冰:大片的冰层。
古岸:古老的河岸。
枯槎:枯萎的木筏。
黄苇枝:黄色的芦苇枝。
忆得:记得。
天津桥:历史上的天津桥(可能指某个具体地点)。
五门:可能指城市或建筑的五个门。
春动:春天来临。
雪消:雪开始融化。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寒冷的冬日江景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艺术风格。

首句“寒淮千里群冰下”以宏阔的视角展示了淮河上 千里之遥被厚重的浮冰覆盖的壮观景象。"古岸枯槎黄苇枝"则从细节着笔,勾勒出岸边枯萎的树木和凋零的苇草,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哀愁。

第三句“忆得天津桥下见”转换了情境,将读者带入诗人对往昔美好记忆的回顾之中。"五门春动雪消时"则描绘出冰雪初融、春意渐浓的生机勃勃场景,通过“五门”这一特定地理标志物,唤起了诗人对那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和不舍之心。

整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笔触,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好回忆与情感体验。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过韶石·其一

玉辇南巡日,从天降九韶。

仍闻舞百兽,真想格三苗。

风雨仙灵集,云霞绛节朝。

有时磐石上,天籁暮萧萧。

(0)

安期岩·其一

昔闻采药去,过海访蓬壶。

尚忆如瓜枣,难寻九节蒲。

鹤鸣犹绕树,云起类披图。

借问阜乡舄,何如叶县凫。

(0)

人日怀故园

人日登楼望岁华,可怜久客独思家。

南中尽道花如锦,北地才看锦作花。

非关帝里春光少,但惜故园春事早。

借问花开桃李蹊,何如雪满关山道。

此日登高且放杯,谁家吹笛上春台。

未报楼前折新柳,已闻江上落残梅。

(0)

谭母寿歌

大儿行年七十馀,矫如海鹤淩烟墟。

为官岂必登卿相,得俸已足供亲娱。

小儿行年六十四,壮志翩翩若奔骥。

昨辞亲舍叩帝阍,今拜儒官过乡里。

近闻小儿赴文僚,犹记大儿曾入朝。

三釜从知屈捧檄,五斗何曾轻折腰。

借问高堂今何岁,两儿垂白堂前戏。

承颜徇禄各有人,长已归田少者仕。

谩说麻源是女身,须知南岳降夫人。

回看桂海鸾长度,却望绥山桃自春。

(0)

答龚秀才岸文·其二

平居意不浅,与子分仍深。

不能裨国事,久欲归山林。

良朋敦惠好,枉赠瑶华音。

补衮惭山甫,陈力愧周任。

申章多明规,祇觉赧予心。

(0)

赠别黄平倩编修·其三

将父情既遑,与子谊非薄。

暂辞紫阁欢,归恋庭闱乐。

景风自南来,动我杯中酌。

相送入关门,悠然满函谷。

函谷连蜀城,恃险岂长略。

子有经世言,铭之在剑阁。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