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观冰下》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淮 上 观 冰 下 宋 /张 耒 寒 淮 千 里 群 冰 下 ,古 岸 枯 槎 黄 苇 枝 。忆 得 天 津 桥 下 见 ,五 门 春 动 雪 消 时 。
- 翻译
- 寒冷的淮河千里冰封之下,古老的河岸边长着枯萎的木筏和黄色的芦苇枝。
我记得在天津桥下见到的情景,那时正值春天,积雪开始融化。
- 注释
- 寒淮:寒冷的淮河。
群冰:大片的冰层。
古岸:古老的河岸。
枯槎:枯萎的木筏。
黄苇枝:黄色的芦苇枝。
忆得:记得。
天津桥:历史上的天津桥(可能指某个具体地点)。
五门:可能指城市或建筑的五个门。
春动:春天来临。
雪消:雪开始融化。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寒冷的冬日江景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艺术风格。
首句“寒淮千里群冰下”以宏阔的视角展示了淮河上 千里之遥被厚重的浮冰覆盖的壮观景象。"古岸枯槎黄苇枝"则从细节着笔,勾勒出岸边枯萎的树木和凋零的苇草,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哀愁。
第三句“忆得天津桥下见”转换了情境,将读者带入诗人对往昔美好记忆的回顾之中。"五门春动雪消时"则描绘出冰雪初融、春意渐浓的生机勃勃场景,通过“五门”这一特定地理标志物,唤起了诗人对那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和不舍之心。
整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笔触,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好回忆与情感体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人日怀故园
人日登楼望岁华,可怜久客独思家。
南中尽道花如锦,北地才看锦作花。
非关帝里春光少,但惜故园春事早。
借问花开桃李蹊,何如雪满关山道。
此日登高且放杯,谁家吹笛上春台。
未报楼前折新柳,已闻江上落残梅。
谭母寿歌
大儿行年七十馀,矫如海鹤淩烟墟。
为官岂必登卿相,得俸已足供亲娱。
小儿行年六十四,壮志翩翩若奔骥。
昨辞亲舍叩帝阍,今拜儒官过乡里。
近闻小儿赴文僚,犹记大儿曾入朝。
三釜从知屈捧檄,五斗何曾轻折腰。
借问高堂今何岁,两儿垂白堂前戏。
承颜徇禄各有人,长已归田少者仕。
谩说麻源是女身,须知南岳降夫人。
回看桂海鸾长度,却望绥山桃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