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日吴中》
《春日吴中》全文
宋 / 吴龙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照人芳树迟日,吹面垂杨拂拂风。

客思一筇携不尽,鸟声多在落花中。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ūnzhōng
sòng / lónghàn

zhàorénfāngshùchíchíchuīmiànchuíyángfēng

qióngxiéjìnniǎoshēngduōzàiluòhuāzhō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尽(bù jìn)的意思:没有尽头或没有限制

迟日(chí rì)的意思:指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已经很晚了。

迟迟(chí chí)的意思:迟延;不及时

垂杨(chuí yáng)的意思:指柳树垂下的枝叶。比喻形态柔美、姿态优雅。

芳树(fāng shù)的意思:指品德高尚、声誉卓著的人。

拂拂(fú fú)的意思:轻轻地拂拭,形容动作轻柔、温和。

客思(kè sī)的意思:思念远方的人或事物。

落花(luò huā)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逝去或破灭,形容事物的悲凉或人的遭遇不幸。

注释
照人:照耀着人的。
芳树:芬芳的树木。
迟迟:缓缓的,慢悠悠的。
吹面:吹拂在脸上。
垂杨:下垂的柳树。
拂拂:轻轻摆动的样子。
客思:游子的思乡之情。
筇:竹杖。
携不尽:无法全部带走。
鸟声:鸟鸣声。
落花:凋落的花朵。
翻译
阳光慢慢洒在芬芳的树上,微风吹过,柳条轻轻摇曳。
游子的思绪,一根竹杖也难以承载,鸟儿的鸣叫声大多藏在落花之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独到的艺术构思。

“照人芳树迟迟日”中,“迟迟日”形容太阳移动得慢,使光线在花前花后停留,似乎也沉醉于这份春光之美。这里借“迟迟日”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美好时光的珍惜和享受。

“吹面垂杨拂拂风”则是通过细腻的感官描述,将读者带入到春天微风习习,柳丝轻拂脸庞的感觉之中。这种写法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观察和捕捉。

“客思一筇携不尽”表达了诗人作为游子的怀乡情感。这里的“一筇”指的是行囊,意指无论带多少东西,也无法带走心中的家园与乡愁。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中十分常见,他们往往通过旅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最后,“鸟声多在落花中”则是诗人的巧妙之笔,将听觉和视觉结合,生动地刻画出春日里花落纷飞,鸟鸣啁啾的景象。这种描写方式,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使得整个情境更加生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绘和个人的深切感受,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美好与哀愁的春日世界。

作者介绍

吴龙翰
朝代:宋   号:古梅   籍贯:歙县   生辰:1229—?

吴龙翰(1229—?)字式贤,号古梅,歙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成淳中前后在世。师方岳,咸淳中贡于乡,以荐授编校国史院实录。咸淳四年(1268)十月与鲍云龙、宋复一等三人,自带干粮,费时三天,涉足丹崖,登上了黄山莲花峰峰顶,并写下《黄山纪游》。吴龙翰所著《黄山纪游》,为现存最早游莲花峰的文字。德祐二年(1276)乡校请充教授,寻弃去。家有老梅,因以古梅为号。尝为之赋。龙翰著有《古梅吟叶》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和蒲左丞有美座上观雪二首·其一

高牙大纛晓登山,卷帐飞觞不避寒。

十二玉楼横閤道,三千银甲壮师干。

封条已验遗蝗化,平陇宁虞宿麦乾。

预喜丰年惟太守,旋追宾从促杯盘。

(0)

再和寇十一二首·其二

与世相违孰自量,资身无策漫多方。

逢场作戏真呈拙,误笔成蝇岂所长。

名字不归青史笔,形容终老白云乡。

可须五斗轻千里,赖有斯人未肯忘。

(0)

赠写真禧道人

久病多愁易老身,尘容衰鬓不长新。

早须置我山岩里,不是麒麟閤上人。

(0)

戏元弼·其一

浊泾清渭不同源,世好因循到子孙。

只待白头能潦倒,不虞青眼已澜翻。

(0)

马上口占呈立之

廉纤小雨湿黄昏,十里尘泥不受辛。

转就邻家借油盖,始知公是最闲人。

(0)

视涝

暨阳古泽中,今岁仍大水。

舟行民田中,一浪四十里。

农夫相对泣,父子饥欲死。

酷吏亦何心,诛求殊未已。

岂繄竭膏血,直欲剥肤髓。

哀此无告民,有生皆赤子。

天灾自流行,助虐亦何理。

我愧才术疏,陆陆佐小垒。

熟视不能救,有泪空如洒。

皇心念下民,恻怛形诏旨。

丁宁既谆复,象魏几黄纸。

要须尽蠲除,仰称德意美。

人微言或弃,归休从此始。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