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陆举之》
《送陆举之》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三载追随供奉班,方舟千里又同还。

君行问寝辞青?,我已焚鱼碧山

尘土自怜羸马倦,江湖莫羡白鸥閒。

匆匆手袂何须恋,剡曲吴淞一水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鸥(bái ōu)的意思:白色的海鸥,比喻人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碧山(bì shān)的意思:碧山指的是山的颜色苍翠、绿意盎然。在成语中,碧山常常用来形容山色美丽、景色宜人。

尘土(chén tǔ)的意思:指尘埃、灰尘,也用来比喻贫穷、卑微、平凡。

辞青(cí qīng)的意思:指辞别时青涩的语言或表情,形容离别时未能言表的心情。

匆匆(cōng cōng)的意思:匆忙、急忙。

方舟(fāng zhōu)的意思:方舟是指方形的船舶,也比喻能够拯救人们脱离困境的事物或人。

焚鱼(fén yú)的意思:指人对自己的利益不加保护或不顾及,导致自己的损失。

供奉(gòng fèng)的意思:指对神佛、祖先等进行尊敬、供养。

何须(hé xū)的意思:表示不需要或没有必要做某事,也可以用来劝告别人不必要的行动。

江湖(jiāng hú)的意思:指社会上的浮动人员、游离人士,也指江湖中的各种事物和活动。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手袂(shǒu mèi)的意思:指夫妻或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问寝(wèn qǐn)的意思:询问对方是否已经入睡

行问(xíng wèn)的意思:指行动和询问,表示主动出击、主动了解情况。

追随(zhuī suí)的意思:追随指的是跟随、追赶别人,表示紧跟在别人的后面或者追随别人的行动。

自怜(zì lián)的意思:自己可怜,对自己感到怜悯或同情。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送陆举之》。文徵明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与友人陆举之分别的情景。

首联“三载追随供奉班,方舟千里又同还”,描述了三年来两人一同侍奉在皇帝身边,如今又要乘坐同一艘船,踏上千里归程,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共同经历的回忆。

颔联“君行问寝辞青?,我已焚鱼住碧山”中,“青?”可能是指皇宫或朝廷,暗示陆举之即将离开宫廷生活,而诗人自己则已经隐居于碧山之中,通过“焚鱼”这一细节,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告别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颈联“尘土自怜羸马倦,江湖莫羡白鸥闲”运用对比手法,诗人自怜于尘世中的劳碌,如同疲惫的马匹,而劝告友人不要羡慕江湖上悠闲自在的白鸥,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由的渴望。

尾联“匆匆手袂何须恋,剡曲吴淞一水间”点明了离别之情,虽然相聚短暂,但友情深厚,不必过于留恋,因为无论身在何处,心始终相连,剡曲和吴淞之间的距离并不能阻隔这份情谊。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与友人分别时的场景描绘,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以及对自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往复无间·其一

平旦寅,眹兆之前已丧真。

老胡鹤树惭开口,犹举双趺诳后人。

(0)

日暮游东涧·其一

极目生晚照,溪云偶成朵。

大朴曾未分,青山自唯我。

(0)

寄池阳曾学士

山万重兮水万枝,堆青流碧冷便宜。

算来免得生遥恨,不在诗情在祖师。

(0)

秘魔岩

把断重津过者艰,擎叉须信髑髅乾。

藿山到后知端的,同死同生未足观。

(0)

送邃悟上人之会稽

百越江山冠九州,如屏还愧谩相褒。

惠休此去多吟赏,赢得清风价转高。

(0)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八十三

东行西行,指天指地。

尽谓如来降生,我道魔王出世。

一棒打杀,贵图太平。时当孟夏,麦绿桑青。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