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僧原有发,舍俗不离家。
共吃肉边菜,时餐海上霞。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萱所作的《匡云僧以诗见访用来韵却答(其二)》。诗中充满了禅意与隐逸之风,诗人以“莫问法华转,何须转法华”开篇,似乎在暗示佛法的深奥与不可言说性,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领悟。
接着,“为僧原有发,舍俗不离家”,这两句描绘了僧人的生活状态,他们虽已剃发出家,但并未完全脱离世俗,依然保持着与世间的联系,体现了僧人生活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共吃肉边菜,时餐海上霞”,这两句则进一步展现了僧人生活的简朴与自然之美。他们与世俗之人共享简单的食物,同时也能欣赏到海上的美景,这种生活态度既体现了对物质的淡泊,也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最后,“津梁犹未息,为尔一拈花”,这两句以“津梁”比喻渡过人生苦海的桥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解脱的渴望。而“一拈花”则是禅宗中的典故,象征着瞬间的觉悟和心灵的净化。整首诗通过这些富有禅意的表达,传达出诗人对生命、佛法以及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