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不成(bù chéng)的意思:表示事物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标,也可表示否定的意思。
长啸(cháng xiào)的意思:指高声长时间地吹口哨或吹号角等发出的声音
成长(chéng zhǎng)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在时间推移中逐渐发展、壮大、进步的过程。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共相(gòng xiāng)的意思:共同的特征或相同之处。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狂疾(kuáng jí)的意思:
疯癫病。《国语·晋语九》:“今臣一旦为狂疾,而曰‘必赏女’,与余以狂疾赏也,不如亡!” 韦昭 注:“言战斗为凶事,犹人有狂易之疾相杀伤也。”《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融 復见 操 ,説 衡 狂疾,今求得自谢。”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王魁传》:“﹝ 王俊民 ﹞得狂疾,於贡院中尝对一石碑呼叫不已。” 清 孙枝蔚 《旅兴》诗:“出词何怒嗔,君岂有狂疾?”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蓬茅(péng máo)的意思:指草木丛生的地方,也比喻荒凉、荒芜之地。
气势(qì shì)的意思:形容气势雄伟、威风凛凛,如彩虹一般壮丽。
声迹(shēng jì)的意思:声音和踪迹,指人或物的存在或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势豪(shì háo)的意思:指势力强大的豪强。
殊类(shū lèi)的意思:与众不同,独特的存在
相仍(xiāng réng)的意思:相互投射、互相反映
异物(yì wù)的意思:指与周围环境不同的事物或物体。
灾患(zāi huàn)的意思:指灾祸和困难。
爪牙(zhǎo yá)的意思:指为他人做坏事或者违法行为的帮凶或手下。
- 注释
- 偶因:偶尔因为。
狂疾:疯狂的疾病,这里比喻非常规的状态或行为。
殊类:不同寻常的种类或事物。
灾患相仍:灾难连续不断。
不可逃:无法避免。
今日:现在。
爪牙:原指动物的爪子和牙齿,这里比喻战斗力或权势。
谁敢敌:谁敢与之为敌。
当时:往昔。
声迹:名声和事迹。
共相高:同样显赫。
我为异物:我成为了异类或不被接受的存在。
蓬茅下:简陋的草屋之中,象征低微的处境。
君已:你已经。
乘轺:乘坐轻车,古代指官员出行的车驾,这里形容地位提升。
气势豪:气势豪迈或地位显赫。
此夕:今晚。
溪山:溪流和山峦,泛指自然景色。
对明月:面对明亮的月亮。
不成长啸:不再发出高昂的呼啸,比喻不再有豪情壮志。
但成嗥:只能发出哀嚎,表示悲伤或失落。
- 翻译
- 偶尔因发疯成了不同寻常之物,接连而来的灾难无法逃避。
如今谁敢与你的锋利爪牙为敌,往日你的名声与功绩同样显赫。
我作为异类藏身在草屋之下,你却早已乘坐着豪车气势豪迈。
今夜面对溪水山峦和明亮的月光,我不再长啸而是发出哀嚎。
-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遭遇,表达了诗人在疾病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过往辉煌时刻的回忆和现在处境的强烈对比。
"偶因狂疾成殊类,灾患相仍不可逃。" 这两句开篇便以疾病为引,展现了诗人遭受连续不断的灾难与不幸,这种个人苦难的体验,使其感到自己变得与众不同,无法逃脱。
接着,"今日爪牙谁敢敌,当时声迹共相高。" 这两句中,“爪牙”比喻当权者或强大对手,而“声迹”则指名声和足迹的遗留。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过去自己曾经具有的力量与威望,以及那时的辉煌形象。
"我为异物蓬茅下,君已乘轺气势豪。" 这两句则是对比之语,"我"指诗人自己,而"君"可能指代统治者或其他权贵。诗中的"异物"暗示了诗人的孤立无援,而"蓬茅下"象征着卑微的处境;与此同时,"乘轺气势豪"则描绘了一种威严强大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此夕溪山对明月,不成长啸但成嗥。" 把握了诗歌的情感高潮。在这宁静的夜晚,面对清晰的月光,诗人本想发出悠长的叹息,但却只能发出悲痛的哀嚎。这不仅是对美好景致的赞美,更是内心深处的苦楚与无奈之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个人遭遇和自然景象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荣光的怀念、现实境遇的无力感,以及对未来命运的迷茫。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赞成功.忆梁园客夏,避暑开元寺南湖草堂,与徐恭士、宋牧仲家、亦人别驾、子万四舍弟、僧雪笠日夕谈宴。别来遂及一载,词以志忆
好风凉夜,新月疏桐。一年前事尚濛濛。
记曾避暑,梁孝园中。野塘水碧,古寺墙红。
溪友词客,雨笛霜篷。弄人衫子钓丝风。
别来一载,憔悴江东。南湖鱼鸟,定也怜侬。
暗香
翠阴如沐。趁槿篱数转,芳塍环曲。
种种妙香,不辩蘅芜与熏陆。
清未才通鼻观,浑疑入诸天香国。
又恰似远水深山,兰意澹空谷。芬郁。依翠麓。
怡艳扫晚华,粉腻新竹。露溥云绿。
襟袖过时染清馥。
还胜春风绚烂,偏媚此闲中幽独。待采采,归去也。
不盈一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