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王 实 夫 画 明 /王 守 仁 随 处 山 泉 着 草 庐 ,底 须 松 竹 偃 柴 扉 。天 涯 游 子 何 曾 出 ,画 里 孤 帆 未 是 归 。小 酉 诸 峰 开 夕 照 ,虎 溪 春 寺 入 烟 霏 。他 年 还 向 辰 阳 望 ,却 忆 题 诗 在 翠 微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草庐(cǎo lú)的意思:指简陋的茅草屋,比喻简陋的住所或生活环境。
柴扉(chái fēi)的意思:指家中的大门或门扉。
翠微(cuì wēi)的意思:形容景色美丽、宜人。
底须(dǐ xū)的意思:指事物的真实情况或底层的内情。
孤帆(gū fān)的意思:指独自行动或独自承担风险。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虎溪(hǔ xī)的意思:指勇猛的虎。比喻人勇猛有力,气概威武。
山泉(shān quán)的意思:形容山中清澈的泉水,也用来比喻纯洁无邪的心灵。
松竹(sōng zhú)的意思:指松树和竹子,比喻高尚的品质和道德操守。
随处(suí chù)的意思:到处都有,无处不在
他年(tā nián)的意思:他年指的是将来的某一年,一般用来表示将来的某个时刻或某个年份。
题诗(tí shī)的意思:指为某人或某事写诗。
天涯(tiān yá)的意思:指天边,引申为指遥远的地方或极远的地方。
夕照(xī zhào)的意思:太阳落山时的余晖,比喻事情即将结束或人生的晚年时光。
烟霏(yān fēi)的意思:烟雾缭绕、烟尘弥漫。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仁题于王实夫画作的一首诗。诗人以画中景象为引,表达了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和对游子生活的感慨。首句“随处山泉著草庐”描绘了画面中的简朴居所,紧邻山泉,显示出隐逸的生活气息。次句“底须松竹掩柴扉”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幽,松竹掩映的柴扉更显宁静。
“天涯游子何曾出?”诗人想象画中人物仿佛是天涯游子,虽然身处画中,但并未真正离开尘世。接下来,“画里孤帆未是归”暗示了游子的漂泊不定,即使画中的孤帆似乎在航行,也并非真正的归途。“小酉诸峰开夕照,虎溪春寺入烟霏”两句,通过描绘夕阳下的山峰和烟雾缭绕的春寺,营造出一种深远而神秘的意境,展现了画家的高超技艺。
最后,诗人以“他年还向辰阳望,却忆题诗在翠微”收尾,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眼前这幅画作的深深怀念,将思绪寄托在辰阳的远望和翠微山色之中。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既是对画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心境的抒发。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寄江南兄弟
分散骨肉恋,趋驰名利牵。
一奔尘埃马,一泛风波船。
忽忆分手时,悯默秋风前。
别来朝复夕,积日成七年。
花落城中池,春深江上天。
登楼东南望,鸟灭烟苍然。
相去复几许,道里近三千。
平地犹难见,况乃隔山川。
冬夜对酒寄皇甫十
霜杀中庭草,冰生后院池。
有风空动树,无叶可辞枝。
十月苦长夜,百年强半时。
新开一瓶酒,那得不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