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罗侍郎挽诗》
《罗侍郎挽诗》全文
明 / 杨士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金鱼洲北相过日,玉峡楼前执别时。

匆促共嗟情不尽幽冥遽恨见无期

尚存册书成绩不断车赋载驰。

最是边西来往数,至今遗爱后人思。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尽(bù jìn)的意思:没有尽头或没有限制

不断(bù duàn)的意思:不间断地、持续不断地

册书(cè shū)的意思:指书籍的数量很多。

车赋(chē fù)的意思:指国家向地方征收的赋税。

成绩(chéng jì)的意思:成绩指一个人在学习、工作或比赛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或表现。

匆促(cōng cù)的意思:匆促指匆忙、仓促的意思。

轺车(yáo chē)的意思:指豪华华丽的马车。

过日(guò rì)的意思:度过一天;度日;度过日子

后人(hòu rén)的意思:指后代的人。

简册(jiǎn cè)的意思:指简短的书籍或文稿。

金鱼(jīn yú)的意思:指人容貌美丽,如金鱼一般绚丽多彩。

来往(lái wǎng)的意思:互相往来、交流

尚存(shàng cún)的意思:仍然存在,尚未消失或灭亡

往数(wǎng shù)的意思:指过去的事情或过去的数量。

无期(wú qī)的意思:无限期限、没有期限。

相过(xiāng guò)的意思:相互交流、相互了解

遗爱(yí ài)的意思:指因为爱而留下的情感、关怀或财物。

幽冥(yōu míng)的意思:指幽暗、黑暗的地方或世界。

至今(zhì jīn)的意思:指某一事物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表示时间跨度长久。

执别(zhí bié)的意思:坚决分手或离别。

鉴赏

这首挽诗《罗侍郎挽诗》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表达了对已故罗侍郎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诗中通过金鱼洲、玉峡楼等地点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氛围,将生前的相聚与离别、生后的怀念与追忆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深厚的情感。

首联“金鱼洲北相过日,玉峡楼前执别时”以金鱼洲和玉峡楼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生前相聚的温馨场景与离别的不舍之情。金鱼洲可能象征着友谊与欢聚之地,而玉峡楼则可能是送别之所,两者形成鲜明对比,预示着相聚与离别的命运。

颔联“匆促共嗟情不尽,幽冥遽恨见无期”则直接抒发了对逝者情感的不舍与遗憾。匆促的相聚与离别,使得情感无法完全释放,而对逝者的怀念与遗憾,则在幽冥的世界里显得更加深沉,无法相见成为最大的痛苦。

颈联“尚存简册书成绩,不断轺车赋载驰”转而赞颂逝者生前的功绩与贡献。简册记录了他的成就,轺车代表了他的勤勉与奔波,这两句既是对逝者生平的肯定,也是对其精神的传承与纪念。

尾联“最是边西来往数,至今遗爱后人思”则进一步强调了罗侍郎在边疆的贡献与影响。频繁的往来不仅体现了他的敬业精神,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后人长久怀念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绘和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对逝者的深情悼念与崇敬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短暂与价值追求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杨士奇

杨士奇
朝代:明   字:士奇   号:东里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生辰:1366~1444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秋夜闻砧

荒凉客舍眠秋色,砧杵家家弄月明。

不及巴山听猿夜,三声中有不愁声。

(0)

秋夜苦吟

吟尽三更未著题,竹风松雨共凄凄。

此时若有人来听,始觉巴猿不解啼。

(0)

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州山行三首·其一

汨汨避群盗,悠悠经十年。

不成向南国,复作游西川。

物役水虚照,魂伤山寂然。

我生无倚著,尽室畏途边。

(0)

春词和韵·其一

绿窗红烛制春衣,宫样花纱要入时。

玉手怕裁双凤破,并刀欲下更迟迟。

(0)

虚心纤质雁衔馀,凤吹龙吟定不如。

(0)

宿深上人院听远泉

泉声宜远听,入夜对支公。

断续来方尽,潺湲咽又通。

何年出石下,几里在山中。

君问穷源处,禅心与此同。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