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镜持照君,尽见君妍拙。
馀镜复照我,镜镜皆肖绝。
念居历劫中,几聚还几别。
君显我之明,君隐我之灭。
分为(fēn wéi)的意思:将一个整体分成几个部分或分类。
复照(fù zhào)的意思:指对照片或文字进行复制,也比喻模仿或效仿。
镜华(jìng huá)的意思:指物体表面反射的光芒,比喻人的才华或者事物的光彩。
可喜(kě xǐ)的意思:令人欣喜、值得庆贺。
历劫(lì jié)的意思:历经劫难,经历磨难。
木叶(mù yè)的意思:指人的名声或事物的声誉,如同树叶一样轻飘飘,容易被风吹落,形容不牢固、不可靠。
人术(rén shù)的意思:指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即人际交往的技巧和策略。
水火(shuǐ huǒ)的意思:形容关系非常紧张或矛盾激烈,无法相容的状态。
微分(wēi fēn)的意思:微分是数学中的概念,指的是将一个函数划分成无穷小的部分来进行研究和计算。
无至(wú zhì)的意思:没有尽头,没有止境
无可(wú kě)的意思:表示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之情。
喜悦(xǐ yuè)的意思:非常高兴和快乐的心情。
相因(xiāng yīn)的意思:因果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一视(yī shì)的意思:不加区别地看待,平等对待
一镜(yī jìng)的意思:指一瞥、一眼、一瞬间的时间。
因依(yīn yī)的意思:因为依赖、依靠
优劣(yōu liè)的意思:指好坏、优劣、优点和缺点。
至人(zhì rén)的意思:指道德品质高尚、修养深厚、才智卓越的人。
这首诗以镜与影、我与君的关系为喻,探讨了人生、存在与自我认知的深刻哲理。诗人通过镜像的映照,揭示了自我认识的复杂性与相对性。
“一镜持照君,尽见君妍拙。” 镜子映照出人的美与丑,反映了个体的外在形象与内在品质。这里,“君”可以理解为个体的外在表现或社会角色,“妍”指美好,“拙”指不足或缺陷。这句诗强调了镜子作为观察自我的工具,能够全面反映一个人的面貌。
“馀镜复照我,镜镜皆肖绝。” 这里诗人引入了多个镜子的概念,意味着从不同角度或层面审视自己,都能得到独特的认识。每个镜子(或视角)都反映出不同的“我”,这些镜像虽各具特色,但都是真实的自我映射。
“君我同镜华,等无可喜悦。” 这句话表达了自我认识的复杂性。如同镜子中的影像一样,自我认知也是多面且变化的,没有单一的“最佳”状态可以让人感到满足或喜悦。
“念居历劫中,几聚还几别。” 诗人反思生命历程中的聚散离合,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无论是相聚还是分离,都是生命旅程中不可避免的部分。
“君显我之明,君隐我之灭。” 这里“君”与“我”的关系进一步深化,表明了个体在自我认知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与比较,个体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局限;同时,这种比较也可能带来自我价值的消解。
“终无至人术,水火不濡热。” “至人术”可能指的是达到最高境界的方法或途径。诗人认为,尽管人们追求自我完善,但最终可能发现没有绝对的方法能完全避免内心的波动或外界的影响。水火的比喻暗示了生命的脆弱性和不可预测性。
“感此相因依,微分为君竭。”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镜像与自我之间关系的感慨。通过不断地观察与反思,个体逐渐理解并接纳自己的复杂性。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可能会经历痛苦与挣扎,但最终会找到一种平衡。
“木叶将斡壳,一视无优劣。” 最后一句以自然界的变化为喻,强调了万物生长与变化的自然规律。无论树木的叶子是新生还是凋落,它们都是生命循环的一部分,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这暗示了诗人对生命与存在的普遍态度:接受变化,保持平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镜像与自我认知的隐喻,探讨了个体在生命旅程中的自我发现、成长与接受的过程。它不仅触及了哲学层面的思考,也蕴含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边庭四日始知春,沙草初青柳复新。
金镝未须窥汉月,毡帷时亦静胡尘。
黄发小胡花插首,腰下宝刀光映肘。
日斜驱羝入东林,草美泉香夸富有。
君不见虞庭干羽两阶陈,白雉黄熊入贡频。
圣王有道四夷守,沙场闲杀射雕人。
相逢先各问容颜,喜极翻疑梦觉关。
我舞君歌三叹息,北来南去一生还。
殷勤劝酒非为别,归到宁亲更出山。
湖主不妨频二仲,与君重醉碧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