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已云亡矣,梁其不坏乎。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服辞(fú cí)的意思:服从辞章,表示对文辞的敬重和遵从。
孔公(kǒng gōng)的意思:指聪明、机智、智慧过人的人。
洛英(luò yīng)的意思:洛英是指在洛阳或洛水一带生长的草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才辈出、文化繁荣的地方。
门客(mén kè)的意思:指为富人或有权势的人工作,充当仆人或侍从的人。
三事(sān shì)的意思:指同时发生的三个重要的事情。
扫门(sǎo mén)的意思:指出门时扫除门前的雪、尘土等杂物,比喻清除障碍、准备迎接客人或重要事件。
深衣(shēn yī)的意思:指长袍或衣裳,也可指衣袍的颜色深。
英图(yīng tú)的意思:
犹雄图。指宏伟的规划或谋略。《宋书·萧思话传》:“司徒英图电发,殿下神武霜断。”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文思纬俗,廓 贞观 之英图;神武定基,符 开元 之大略。” 明 高启 《长洲苑》诗:“乐事方难极,英图忽易穷。”
云亡(yún wáng)的意思:指云彩消散或云气消失。
- 翻译
- 放弃官场职务,一身简衣做儒者。
不愿扶持权杖,更不愿进入洛阳名流之列。
孔子的智慧虽已消逝,但儒家精神是否还能留存?
众多宾客纷纷离去,我未曾拜谒过董仲舒的陵墓。
- 注释
- 卷服:辞官归隐。
深衣:古代儒者常穿的简单衣物。
儒:儒家学者。
孔公杖:孔子所持的手杖,象征权威。
洛英图:洛阳的精英圈子。
鉴已云亡:孔子的智慧如同镜子已经消失。
梁其不坏:希望儒家精神的支柱不会崩塌。
扫门客:逐客出门,不再接待宾客。
董陵:董仲舒的陵墓,代指儒家学派。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挽毅斋郑观文二首(其二)》。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于友情和学问传承的怀念之作。
“卷服辞三事,深衣立一儒。”这里描绘了一位士人在严肃的氛围中整理衣冠,表现出一种对学问的尊重与认真。三事可能指的是古时读书人的三个基本操守或是对待三种事情的态度,而深衣则象征着谦逊和内涵,一儒则代表了一种学者的气质。
“羞扶孔公杖,宁入洛英图。”诗人表达了对古圣先贤(以孔子为代表)的敬仰之情。羞于不能像古人那般伟大,但愿意追随他们的足迹,进入历史文化的宏大叙述中。
“鉴已云亡矣,梁其不坏乎。”这里诗人借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更迭,同时也在问自己:尽管时代变迁,但是传统美德是否还能保持不坠?
“纷纷扫门客,曾拜董陵无。”最后两句写的是诗人对于旧友相聚场景的怀念,以及曾经向往而不可及的学术交流。纷纷可能形容门前的树木或是来访者的众多,扫门客则指那些前来求学问的人。而董陵无,则是在表达一种无奈和失落,因为那样的场景已经不再有了。
整首诗通过对古人的怀念、对学问的追求以及友情的珍视,展现了一种文化传承中的个人情感体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一枝春
珂里新晴,试清游、过却愔愔坊陌。
欢期暗数,艳景易成陈迹。
旗亭唤酒,倩评跋、好春颜色。
吟遍了,紫曲尘香,惟是燕莺曾识。幽兰素芬堪摘。
怕东风、认作寻常标格。琴心倦倚,梦里水波空碧。
何人寄语,但花外玉箫知得。
重看取、小字银钩,冷绡翠拭。
十二郎.秋水时至,泛舟通惠河即事
百川灌海,浪蹴踏、绛河欲泻。
看急溜喷银,回澜漱玉,淼淼素波天罅。
两岸苹花香全浸,又涨到、青枫根下。
羡浴鹭争飞,眠鸥无数,傲人闲暇。潇洒。
恰如身在,江亭烟榭。
乍桂楫轻移,兰桡徐动,风景依稀图画。
柳外鱼罾,苇间蟹簖,不羡馀不溪也。
听欸乃、声遏行云万里,东吴帆卸。
金缕曲.柳眼.叠前韵
可是才中酒。认东风、惺忪阑角。倦还开否。
一片青垂蘼芜陌,怅望孤城似斗。
已盼到、寒消九九。
楼外斜窥春意嫩,正红闺、离思和愁守,章台畔。
好回首。长堤杳杳花骢走。
阅多少、青衫丝泪,玉酥纤手。
似笑还啼斜阳里,此段风情谁受。
著几树、永丰坊口。
问讯星眸眠乍起,向个侬、眉底评妍丑。
娇无那、映珠牖。
瑞鹤仙.咏灌婴庙瓦砚,照梦窗词填
嶙峋黄玉璞。化陶泓光怪,艺林栖托。梅花费雕琢。
问何时出土,琉璃如削。汉家封爵。
是颍阴、诸侯刻桷。
叹灌池、遗庙荒凉,怊怅风云刀槊。犹昨。
荥阳屯后,白马盟书,丹青酬酢。几年寂寞。
人砺剑,牛磨角。论功高值得,词华消受。
十二龙宾盘礴。试代他、盾鼻磨来,笔花乱落。
木兰花慢
忆家山似画,寒食后、丽人行。
并缆系垂杨,褰帘却扇,细语闲评。
纵横竹炉茶碗,也当他、斗酒听啼莺。
记得半塘烟柳,昔年曾伫狂生。泠泠。
归梦寄泉声,和醉拥倾城。
看袖拂乌丝,裙挥白练,薄负才情。丁宁。
莫催双桨,待月明、清露下秦筝。
弹到秋江一曲,为谁红泪飘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