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静宜园二十八景诗·其十三听法松》
《静宜园二十八景诗·其十三听法松》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点头曾有石,听法讵无松。

籁响疑酬偈,枝拿学扰龙。

佛张苍翠盖,僧倚水云筇。

比似灵岩寺,何劳摩顶重。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比似(bǐ sì)的意思:形容相似或相仿。

苍翠(cāng cuì)的意思:形容植物呈现出深绿色、浓郁的颜色。

翠盖(cuì gài)的意思:形容山林葱郁、景色美丽。

点头(diǎn tóu)的意思:点头是指向下轻轻地抬头,通常表示同意、赞同或打招呼。

何劳(hé láo)的意思:表示不必费力、无需劳累,也可用于委婉地表示不必为他人操心或劳心。

灵岩(líng yán)的意思:指人才出众,有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摩顶(mó dǐng)的意思:指顶着头顶,形容极度疲劳或负担过重。

水云(shuǐ yún)的意思:指水雾弥漫的样子,形容景物或气氛朦胧不清。

灵岩寺(líng yán sì)的意思:指一个人非常聪明、智慧过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静宜园中听法松的独特景象与氛围。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首先,“点头曾有石,听法讵无松。”这两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静默的石头以生命,仿佛它也在倾听佛法的教诲,而松树则直接参与其中,成为聆听者的一员。这种设定,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示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包容性。

接着,“籁响疑酬偈,枝拿学扰龙。”这里通过声音的共鸣和动作的模仿,进一步强化了听法松的神秘与庄严。籁响,即风吹过松林的声音,仿佛在回应着佛经中的偈语;而松枝的摇曳,则像是在模仿龙的动态,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活力,同时也寓意着佛法的深远与广大。

“佛张苍翠盖,僧倚水云筇。”这两句描绘了佛像与僧人的形象,前者以苍翠的松树为背景,象征着佛法的永恒与自然的和谐;后者则以竹杖(筇)倚靠于水云之间,体现了僧侣修行的自由与超脱。这一场景不仅突出了佛教文化的精髓,也表达了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

最后,“比似灵岩寺,何劳摩顶重。”诗人将眼前的听法松与著名的灵岩寺相比较,强调了此处环境的静谧与庄严,甚至认为无需再前往灵岩寺进行朝拜,因为这里已经足以体验到佛法的深邃与力量。这不仅是对听法松独特魅力的赞美,也是对当下即刻体验精神觉醒的倡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听法松作为一处佛教圣地的独特魅力,以及它所蕴含的自然之美与精神之光。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嘉靖乙酉八月晦曰予卧疴山堂木槿一株白花千叶移植盆中与表弟顾世安文学姚时望孙则夫把酒赏之为赋近体一首

曾闻郑女咏同车,更爱丰标淡有华。

欲傍苔莓横野渡,似将铅粉斗朝霞。

品题从此添高价,物色仍烦筑短沙。

漫道春来李能白,秋风一种玉无瑕。

(0)

入京口闸

沙城扰扰人归市,喜色津津客过关。

船外寒潮随白鸟,树间花气绕青山。

梦魂风雨今宵减,乡国门墙五日还。

百里波涛幸无恙,满卮村酒慰慈颜。

(0)

绣水晴澜

独怜绣溪水,却出锦屏山。

岸夹桃花浪,沙明碧石湾。

泛霞开漱滟,乘月弄潺湲。

千载高人去,谁来钓此间。

(0)

饮邦重山庄夜归

残日喧归骑,渔樵仄径逢。

烟中望北郭,树里下西峰。

深夜明林火,苍茫度水钟。

朝来向城市,谁忆白云踪。

(0)

北望

北望风尘里,遥思日月边。

山河临地极,楼观倚星躔。

翠羽开诸国,金瓯至万年。

自从归病后,常梦五云前。

(0)

赤壁图

周郎舳舻大江半,曹氏旌旗眼中暗。

当时万马下中原,江水千年馀断岸。

黄州逐客玉堂仙,停舟到此悲秋天。

龙争虎斗慨往事,酹月酬风怀昔贤。

古人今人皆已矣,吁嗟丹青乃谁子,赤壁之山只如此。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