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忆三首·其三》
《杂忆三首·其三》全文
清 / 曾习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但无言语相看,自起更衣嫩寒

忆得王孙归较晚,笼花薄月夜阑珊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更衣(gēng yī)的意思:更换衣物

阑珊(lán shān)的意思:指事物的兴盛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开始衰退或停滞不前。

嫩寒(nèn hán)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天气刚开始,还不是很冷。

起更(qǐ gēng)的意思:指夜间更换守夜的人。

王孙(wáng sūn)的意思:指王子和公子,也用来形容家族显贵的后代。

相看(xiāng kàn)的意思:互相注视,互相看着对方。

言语(yán yǔ)的意思:言辞、语言。

夜阑(yè lán)的意思:夜晚深沉,天色已经完全黑暗。

月夜(yuè yè)的意思:指夜晚的月亮和夜色,常用来形容夜晚的美丽和宁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静谧、情感细腻的画面。首句“但无言语镇相看”,以一种淡淡的哀愁开始,暗示了人物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却因某种原因无法通过言语表达,只能通过眼神传递情感。接着,“自起更衣怯嫩寒”一句,通过主人公的动作——起身穿衣抵御初春的微寒,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寒冷,同时也暗喻了内心的孤独和敏感。

“忆得王孙归较晚,笼花薄月夜阑珊”则将思绪拉回往昔,提到了“王孙”这一古代文人常用来指代贵族子弟的称谓,暗示了诗中人物可能与某位尊贵之人的关系。归家较晚的情景,与窗外笼花(可能是花影或灯火)与薄月(淡月)共同构成了一幅凄美而略带忧郁的夜景图。夜阑珊,意味着夜深人静,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沉淀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当下孤独的感伤,情感层次丰富,语言含蓄而富有韵味。

作者介绍

曾习经
朝代:清

曾习经,字刚甫,号蛰庵,揭阳人。光绪庚寅进士。历官度支部右丞。有《蛰庵诗存》。
猜你喜欢

二禽

鹊噪令公喜,鸦噪令公怒。

福兮挽不来,祸兮推不去。

咄哉之二虫,于尔竟何与。

茅檐新雨晴,鹊声哢圆嗉。

主人颜色和,甘谀终不悟。

祸常十八九,鸦故告之故。

城头尾毕逋,唾者满行路。

佞鹊不我忤,忠鸦不我误。

试尝问主人,无乃乖好恶。

呜呼平生所闻唐太宗,切齿不平田舍翁。

昨朝坟上土花堕,断碑零落悲秋风。

(0)

海棠·其二

黄州不识春风面,哙伍漫山桃李枝。

银烛夜深妆额褪,锦屏睡足鬓丝垂。

半醒半醉凌晨酒,几雨几晴寒食时。

莫怨家人多命薄,缘愁却入老坡诗。

(0)

次韵红蕉·其一

篱根宿草已陈陈,谁护蕉红到此晨。

雪里寸丹长似旧,人间万绿未知春。

翻经曾识观身法,乞种亲为土地神。

孤负晚风生酒兴,维摩示疾不沾唇。

(0)

次韵山居·其一

孤亭危受众峰朝,岁晚移床借避嚣。

梅次第花春漠漠,鹤相随睡夜寥寥。

诸公安用怒生瘿,老子岂为饥折腰。

更入乱云深处去,极知与世不同条。

(0)

买菊栽

新绿丛丛手自培,东篱准拟白衣来。

荷锄政欠半畦雨,抱瓮空遗满径苔。

说与园丁重九近,毋烦老子再三催。

径须寻觅谁家有,带土移将一两栽。

(0)

元日雨·其一

那得工夫作往还,一犁取日破荒湾。

春今又绿山中草,酒不能朱镜里颜。

六十只馀三岁在,百年亦是霎时间。

村村雨色冥濛外,已觉天公露一斑。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