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庵深借树,半偈了非台。
《过光孝寺若惺禅室讲堂分赋》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追寻佛法的旅程与心境。首句“何年法性寺,重睹讲筵开”以疑问的语气表达了对法性寺重开讲堂的惊喜与感慨,暗示了佛法的传承与延续。接着,“庐岳寻师去,曹溪乞法来”则点明了僧人为了求法,远赴名山大川,寻访高僧,汲取智慧的历程。这一过程充满了对真理的渴望和对修行的坚定。
“一庵深借树,半偈了非台”两句,通过描述僧人在深林中借树为庵,以简朴的生活环境衬托出内心的宁静与专注,同时也暗示了佛法的精义并非外在形式,而在于内心的领悟与实践。这里“半偈了非台”可能意味着在简陋的环境中,僧人通过悟道,达到了超越物质与形式的境界。
最后,“犹幸钟声接,微言许往回”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交流与传承的珍惜与期待。钟声象征着佛法的传播与共鸣,而“微言许往回”则体现了对深入探讨与理解佛法的渴望,以及对佛法能引领人们回到内心深处,找到真我与真理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追求佛法的艰辛与执着,以及佛法对个人心灵的深刻影响,同时表达了对佛法传承与交流的珍视与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续南有樛木
彼樛者木,轮囷其质。既干既跋,匪枉伊直。
时乎倒植,自卑自抑。
胶轕蟠屈,形诡貌谲,于时好乎弗适。
彼樛者木,拥肿其资。既节既枝,匪正伊攲。
时乎倒垂,自抑自卑。
勃窣离奇,根恬蒂怡,于性元兮弗迷。
弗适时好,暴客不到。暴客不到,轶出乎危道。
弗迷性元,灵主长存。灵主长存,驯入乎妙门。
危道我出,妙门我入。有谓我为兮不才之物。
不谓我得兮不才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