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天坛》
《天坛》全文
宋 / 陈洵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峰顶侵云法象寒,远游虚唱肃天官

松吟泉漱人仙去,犹想箫声落旧坛。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iāntán
sòng / chénxúnzhí

fēngdǐngqīnyúnxiànghányuǎnyóuchàngtiānguān

sōngyínquánshùrénxiānyóuxiǎngxiāoshēngluòjiùtá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法象(fǎ xiàng)的意思:形容法律公正,判决明确,像法律一样严肃、准确。

峰顶(fēng dǐng)的意思:指山峰的顶部,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最高点或最高水平。

天官(tiān guān)的意思:指天上的官吏,比喻高贵、尊敬的人物。

仙去(xiān qù)的意思:指仙人离去,形容人去世或离开。

远游(yuǎn yóu)的意思:远离家乡、远离熟悉的环境去旅行或游历。

注释
峰顶:山峰的顶端。
侵云:直插云霄。
法象:佛教中的神圣景象。
寒:寒冷。
远游:远行之人。
虚唱:轻声歌唱,象征空灵。
肃:恭敬。
天官:天上的神官。
松吟:松树发出的声音,如人的低语。
泉漱:泉水漱口,比喻清音洗涤。
人仙去:人仿佛成仙离去。
箫声:竹箫的声音。
旧坛:古老的道场或圣地。
翻译
山峰高耸直入云霄,法象清冷似寒冬。
远方游子虚声歌唱,恭敬礼拜天宫神灵。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清幽而神秘的场景,诗人陈洵直以宋代文人的视角,将读者带到了天坛峰顶。"峰顶侵云法象寒"一句,通过"侵云"和"法象寒",展现了山峰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相接,环境冷峻而神圣。"远游虚唱肃天官"则暗示了此处曾有官员或仙人行踪,他们的歌声虽已远去,但仍能感受到那份庄重与肃穆。

"松吟泉漱人仙去"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的韵律,松树在风中发出低沉的吟唱,泉水潺潺,仿佛是仙人离去后留下的声音。这种宁静而超凡的氛围,让人想象着曾经的仙人活动和神秘传说。

最后,"犹想箫声落旧坛"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那悠扬的箫声似乎还在回荡,落在昔日的坛前,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整首诗以景寓情,借天坛之景表达了对仙踪的向往和对历史的追忆。

作者介绍

陈洵直
朝代:宋

陈洵直,号南渠居士。生平不详。宁宗嘉泰元年(一二○一)曾游大涤山(《洞霄诗集》卷五赵汝湜《敬和九锁步虚词并引》)。今录诗三十五首。
猜你喜欢

鸳鸯梅

孤花忽妩媚,并蒂占春阳。

自有双成意,全胜姑射妆。

月溪同浴影,雪树共栖香。

玉笛频吹处,交飞落野塘。

(0)

古石

赑屃窗前石,参差类虎螭。

秋晴藓可剥,岁晏竹相宜。

要自山川出,那知陵谷移。

摩挲群玉瘦,风助马王悲。

(0)

虚心怀月明,劲节挺玉立。

岂是外春风,春风无处入。

(0)

句·其三十

千帆过眼人何在,一笛穿云水自横。

(0)

杭山八景·其七凉亭风月

昔贤曾此著名香,地位双清四座凉。

吹送几多攀桂客,照来无数探花郎。

光浮盏面龙鳞动,声透琴心兔魄扬。

爽我襟期明我德,步蟾拟驾大鹏翔。

(0)

和张民朝谒建隆寺二次用写望试笔韵·其一

荒台残垒旧名邦,曾说王师此受降。

西汉衣冠拜原庙,五天龙象护经窗。

蜀冈井味人犹品,隋帝宫基阙尚双。

自古兴亡不须问,风铃闲听响幡幢。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