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如病,天似痴。黄者浆,白者髓。云絮絮,出靴底。
白蝙蝠,大于鸡。冲焰起,扑人飞。
蝙蝠(biān fú)的意思:比喻两面三刀、见风使舵的人。
地腹(dì fù)的意思:指山腹、山脉之间的地势低洼之处。
风起(fēng qǐ)的意思:指风开始刮起来,也比喻事情开始发生或情况开始变化。
忽而(hū ér)的意思:突然,快速地
荒唐(huāng táng)的意思:荒唐指的是言行荒谬、荒诞可笑,毫无道理或合理性。
灵威(líng wēi)的意思:指灵活而强大的力量。
沫流(mò liú)的意思:指泡沫飘流的样子,比喻事物虚幻、不牢固。
闻人(wén rén)的意思:闻名于世的人,指有名望、声誉的人物。
涎沫(xián mò)的意思:指口水,也用来形容非常渴望或迫切期待的心情。
腥风(xīng fēng)的意思:指战争、动乱时期的血腥氛围。
絮絮(xù xù)的意思:形容说话啰嗦、细琐。
云心(yún xīn)的意思:指心思、情感、意愿等无定向不定性,变化多端。
丈人(zhàng rén)的意思:指妻子的父亲,也可以泛指丈夫的父亲。
灵威丈人(líng wēi zhàng rén)的意思:指能力超群、威严凛然的人。
这首诗《王京洞》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以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王京洞的神秘景象。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构建了一个既奇幻又充满生命力的洞穴世界。
“深如谷,高如屋”,开篇即以极富对比的形容词“深”与“高”描绘洞穴的广阔与深远,仿佛一个巨大的地下宫殿。接下来,“穴云心,穿地腹”则进一步强调了洞穴的神秘与深邃,如同云朵在洞穴的心脏处汇聚,地表之下隐藏着未知的世界。
“路荒唐,齿崄嶬”描述了洞穴中的道路曲折蜿蜒,险峻异常,暗示探索之路充满了挑战。接着,“石如病,天似痴”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观以情感,石如病态,天如痴傻,营造了一种超现实的氛围。
“黄者浆,白者髓”则将洞穴内的物质形象化为液体和固体,黄色的可能是含有矿物质的液体,白色的可能是富含营养的物质,丰富了画面的色彩感。随后,“云絮絮,出靴底”描绘了洞穴内云雾缭绕的情景,仿佛从靴底涌出,增加了神秘感。
“白蝙蝠,大于鸡”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洞穴中生物的奇异,一只蝙蝠比鸡还大,令人难以置信。接下来,“冲焰起,扑人飞”则描绘了洞穴内部可能存在的火光或热气,以及由此引发的动态场景。
“突而高岭间之,忽而平溪限之”描述了洞穴环境的多变性,既有高耸的山岭,又有平坦的溪流,展现了洞穴内部地形的复杂多样。
“龙欲言,闻人止。涎沫流,腥风起”通过龙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洞穴的神秘气氛,龙欲说话却被阻止,涎沫流淌,腥风四起,暗示了某种禁忌或不可言说的力量。
“鬼邪仙,烟欤雾”则将洞穴内的生物和现象扩展到超自然领域,鬼怪、仙人、烟雾与云气交织在一起,增添了神秘色彩。
“炬无光,将安去”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是火炬也无法照亮前方,暗示了探索的艰难和未知的恐惧。
最后,“海可通,江可涉。灵威丈人难再得”以海和江的通达象征着洞穴的广阔和深邃,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那位具有神奇力量的“灵威丈人”的怀念,暗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想象力,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与奇幻色彩的洞穴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