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厌(bù yàn)的意思:不感到厌烦,不厌倦。
还来(hái lái)的意思:回来,再来
鸡黍(jī shǔ)的意思:指在战争中,士兵们身处险境,食物匮乏,只能吃鸡和黍米,形容极度贫困。
家鸡(jiā jī)的意思:指在家中养的鸡,也用来比喻人因长期在家中受到保护而缺乏独立生存能力的状态。
茅茨(máo cí)的意思:茅茨是一个形容词,表示住所简陋、破旧不堪。
蘼芜(mí wú)的意思:形容草木茂盛、景色美丽。
暮春(mù chūn)的意思:指春季接近尾声的时期。
三农(sān nóng)的意思: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合称,也是指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相关的事物。
四体(sì tǐ)的意思:形容一个人懒散,不勤奋努力。
田家(tián jiā)的意思:指农村家庭、农户;也用来形容家境贫寒、生活简朴。
修鳞(xiū lín)的意思:修鳞意指修整鳞片,比喻修身养性,涵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一身(yī shēn)的意思:指一个人身上具备了多种特质或才能。
丈人(zhàng rén)的意思:指妻子的父亲,也可以泛指丈夫的父亲。
终岁(zhōng suì)的意思:指整个年岁,表示一年的始终。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农夫之家的热情款待与田园生活的简朴美好。首句“田家鸡黍礼”,点明了主人以鸡和黍米招待客人,体现了农家朴素而真挚的待客之道。接着,“绝似丈人贫”一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这种款待方式与古代贤士之风的相似,同时也暗示了主人生活的节俭。
“四体勤终岁,三农备一身”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农夫一年四季辛勤劳作的情景,他们不仅耕种田地,还要兼顾各种农事活动,生活忙碌而充实。这种对土地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劳动的尊重,是诗中传达的重要主题。
“蘼芜肥细犊,荇藻媚修鳞”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丽与生机。蘼芜与细犊、荇藻与修鳞,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丰富多样,也寓意着农夫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
最后,“不厌茅茨陋,还来酌暮春”表达了客人对主人家的真诚赞赏与感激之情。即使茅屋简陋,但主人的热情与好客之心让客人感到温暖,愿意再次在暮春时节造访,享受这份淳朴的友情与田园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农村生活的质朴与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