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客至·其二》
《客至·其二》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田家鸡黍礼,绝似丈人贫。

四体终岁三农一身

蘼芜肥细犊,荇藻媚修鳞

不厌茅茨陋,还来暮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厌(bù yàn)的意思:不感到厌烦,不厌倦。

还来(hái lái)的意思:回来,再来

鸡黍(jī shǔ)的意思:指在战争中,士兵们身处险境,食物匮乏,只能吃鸡和黍米,形容极度贫困。

家鸡(jiā jī)的意思:指在家中养的鸡,也用来比喻人因长期在家中受到保护而缺乏独立生存能力的状态。

茅茨(máo cí)的意思:茅茨是一个形容词,表示住所简陋、破旧不堪。

蘼芜(mí wú)的意思:形容草木茂盛、景色美丽。

暮春(mù chūn)的意思:指春季接近尾声的时期。

三农(sān nóng)的意思: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合称,也是指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相关的事物。

四体(sì tǐ)的意思:形容一个人懒散,不勤奋努力。

田家(tián jiā)的意思:指农村家庭、农户;也用来形容家境贫寒、生活简朴。

修鳞(xiū lín)的意思:修鳞意指修整鳞片,比喻修身养性,涵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一身(yī shēn)的意思:指一个人身上具备了多种特质或才能。

丈人(zhàng rén)的意思:指妻子的父亲,也可以泛指丈夫的父亲。

终岁(zhōng suì)的意思:指整个年岁,表示一年的始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农夫之家的热情款待与田园生活的简朴美好。首句“田家鸡黍礼”,点明了主人以鸡和黍米招待客人,体现了农家朴素而真挚的待客之道。接着,“绝似丈人贫”一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这种款待方式与古代贤士之风的相似,同时也暗示了主人生活的节俭。

“四体勤终岁,三农备一身”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农夫一年四季辛勤劳作的情景,他们不仅耕种田地,还要兼顾各种农事活动,生活忙碌而充实。这种对土地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劳动的尊重,是诗中传达的重要主题。

“蘼芜肥细犊,荇藻媚修鳞”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丽与生机。蘼芜与细犊、荇藻与修鳞,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丰富多样,也寓意着农夫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

最后,“不厌茅茨陋,还来酌暮春”表达了客人对主人家的真诚赞赏与感激之情。即使茅屋简陋,但主人的热情与好客之心让客人感到温暖,愿意再次在暮春时节造访,享受这份淳朴的友情与田园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农村生活的质朴与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吊熊飞将军六首·其四

风雨猖狂海若飞,江山惨淡月光微。

六更已尽知无策,一羽腾空肯浪依。

大节自能摧去就,么魔谁敢妄排讥。

閒来几向山灵问,野草荒村对落晖。

(0)

榕水流声

古榕潮汐地,百折绕平田。

吞吐涵明月,盈虚漾碧天。

养源宗楚令,知味契伊川。

赋罢临流兴,曲肱一枕眠。

(0)

初署国学

浙中造士厚予颜,太学尤惭造士艰。

才短范模资六馆,日长鼓铎肃三班。

为山数仞成于篑,藏器周身臭若兰。

昼漏声沉弦诵静,凭轩小坐碧筠间。

(0)

筠州览景

乘轩六月到筠州,蜀锦横江日夜流。

烟火两涯夹城市,禾苗万顷翳田畴。

时清已靖华林变,官正能分衮黼忧。

老我服勤成底事,海天寥泬重回头。

(0)

桂江舟中次陈少参七星岩韵

碧山缭绕石瑰奇,两岸繁阴薜荔垂。

桂水岁寒收瘴霭,火田秋熟庆清夷。

无名老树森森秀,得意幽禽翐翐飞。

三百六滩天上落,险夷惟有宓神知。

(0)

送少宗伯杨公正叔

钟山行乐未渠央,徵诏俄看出建章。

奕世台衡关否泰,一时人物在低昂。

职司万国纲常重,位近中天日月光。

勋业有期头尚黑,祖风君德肯相忘。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