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吕梁二首·其一》
《吕梁二首·其一》全文
明 / 黄宗明   形式: 古风

天地屯艰河流此扼会。

峡束嘶蛟鼍万石崩溃

奔冲势益雄,流沫车盖

河流无时休,怒嘶何时收。

旁观未噎气,丈夫掉臂游。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奔冲(bēn chōng)的意思:指猛烈冲击、迅猛冲动的意思。

崩溃(bēng kuì)的意思:形容精神或身体上的崩溃,失去控制或无法承受压力。

车盖(chē gài)的意思:指隐藏在车底下的人或物,比喻隐藏在表面之下的事物。

掉臂(diào bì)的意思:指失去帮助或支持,被抛弃或背叛。

河流(hé liú)的意思:河流是指大自然中形成的、由水流组成的河道。在成语中,河流常常用来比喻事物的流动、变化或者人们的生活状态。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蛟鼍(jiāo tuó)的意思:指龙和鳖,比喻高低不同的人或事物。

流沫(liú mò)的意思:形容言辞空洞、无实质内容,只是一些空洞的说辞。

旁观(páng guān)的意思:指不直接参与某种活动或局势,只是旁边观察或观看。

时休(shí xiū)的意思:指适时休息或停止工作,以保持身心健康。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屯艰(tún jiān)的意思:积蓄困难,积聚艰苦。

万石(wàn dàn)的意思:万石指的是数量很大的石头,也用来形容数量很多的粮食、货物。

无时(wú shí)的意思:没有时候,表示没有时间的概念。

丈夫(zhàng fū)的意思:指已婚男子,也可用来泛指男性配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吕梁山下黄河的壮丽景象与磅礴气势。诗人以“天地有屯艰,河流此扼会”开篇,点明了自然环境的险峻与河流的交汇之处,为后续的描写奠定了基调。接着,“峡束嘶蛟鼍,万石轰崩溃”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峡谷中水流冲击巨石的激烈场景,蛟龙般的水声与崩塌的巨石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视觉与听觉效果。

“奔冲势益雄,流沫成车盖”进一步描绘了水流的迅猛与壮观,仿佛是大自然的力量在展现其最原始、最强大的一面。水流形成的泡沫如同巨大的车盖,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了水流的威力与速度。

“河流无时休,怒嘶何时收”则表达了对黄河永不停息、永不屈服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之情。黄河的怒吼似乎永远不会平息,这种持续不断的能量与生命力令人感慨。

最后,“旁观未噎气,丈夫掉臂游”以旁观者的视角,展现了人们面对如此壮丽景观时的反应——既没有被恐惧所震慑,也没有被震撼所淹没,而是选择勇敢地面对,甚至以一种轻松的姿态去欣赏和体验。这不仅是对黄河精神的一种致敬,也是对人面对自然时应有态度的一种倡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将自然界的壮美与人类的精神追求相结合,既展现了黄河的自然奇观,也传达了对生命力量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黄宗明
朝代:明

猜你喜欢

太宁郡夫人张氏挽词二首·其二

我忆定斋老,壶觞父子间。

西湖梅半落,东馆月初弯。

俄顷王姑酒,嵚岑杜母山。

升堂迟一拜,作诔费频删。

(0)

薄晚绝句二首·其二

暂出嫌喧可得除,漫游久废未全无。

路逢盐裹知城近,店有鸡声觉日晡。

(0)

题赵昌父山居八咏·其六倚云亭

俗子令眼白,瑞峰令眼青。

自移听雨榻,且上倚云亭。

(0)

题赵昌父山居八咏·其三苔竹轩

青士长得瘦,翠兄工买贫。

向来素爱者,已赚一诗人。

(0)

题刘景明百牛图扇面

吉语闻田父,新年胜故年。

借侬百觳觫,雨里破荒田。

(0)

答提点纲马驿程刘修武翰二首·其一

公干当年子建亲,景文今代大苏宾。

绝知将种仍诗种,不放骚人与外人。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