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仲春田居即事·其七》
《仲春田居即事·其七》全文
明 / 陈子龙   形式: 五言律诗

大文虎变,清啸学鸾声

泽畔贻香草,风前饵落英

石留贞女像,果得隐夫君。

握粟詹尹升沉吾已轻。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大文(dà wén)的意思:形容文字或文章的内容丰富,表达深刻。

果得(guǒ de)的意思:指事情结果正好符合预期或者符合心愿。

虎变(hǔ biàn)的意思:指人的本性或态度发生巨大的变化,由凶猛变得温顺或由温顺变得凶猛。

鸾声(luán shēng)的意思:指极其美妙的声音。

落英(luò yīng)的意思:指花朵凋零或落下的景象,比喻事物的兴盛或美好瞬间的结束。

升沉(shēng chén)的意思:指人的地位、境遇或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兴盛与衰败。

石留(shí liú)的意思:指石头滞留在原地不动,比喻人思想僵化,不肯改变。

握粟(wò sù)的意思:握住谷粒。比喻掌握了一点儿东西。

香草(xiāng cǎo)的意思:形容人品质高尚、品行端正。

隐夫(yǐn fū)的意思:指隐居在深山老林中的人,比喻避世隐居、不问世事的人。

詹尹(zhān yǐn)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出众,能力超群。

贞女(zhēn nǚ)的意思:指坚守贞操的女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仲春时节,诗人置身于田园之中,感受自然与生活的和谐。首句“大文收虎变”,以“大文”象征诗人的才华与智慧,巧妙地将“虎变”这一形象融入其中,寓意其思想的深邃与变化莫测。接着,“清啸学鸾声”则展现了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通过清朗的啸声模仿鸾鸟的鸣叫,表达内心的高洁与自由。

“泽畔贻香草,风前饵落英”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诗人比作泽畔遗落的香草和风中捕捉的落花,暗示其品格如香草般高雅,生活如落花般随风而逝,充满了诗意与哲思。接下来,“石留贞女像,果得隐夫君”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隐逸与追求的精神境界,石上的贞女像是对高尚情操的象征,而“隐夫君”的获得,则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实现。

最后,“握粟辞詹尹,升沉吾已轻”表达了诗人面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握着粮食辞别占卜者詹尹,意味着他不再依赖外在的预测与指引,而是坚守自我,不为外界的荣辱得失所动,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心系自然的生活哲学。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寓意的挖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观,充满了浓郁的田园气息和哲理思考。

作者介绍
陈子龙

陈子龙
朝代:明   字:卧子   号:大樽   籍贯: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   生辰:1608—1647

陈子龙(1608年7月12日—1647年6月15日),明末官员、诗人、词人、散文家、骈文家、编辑。陈子龙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六月初一出生于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初名介,后改名子龙;初字人中,后改字卧子,又字懋中;晚号大樽、海士、轶符、於陵孟公等。崇祯十年进士,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继而任南明弘光朝廷兵科给事中。
猜你喜欢

送周解元赴岳侯军二绝句·其一

将军欲办斩楼兰,子欲从之路匪艰。

十万奇才并剑客,会看谈笑定天山。

(0)

次曾敦史会秀野诗韵·其二

闲地逢君怀抱开,携壶选胜得同来。

青山满眼空排闼,红袖何人为举杯。

四面轩窗供眺望,一时簪履许参陪。

黄昏渺渺溪桥路,灯火微明恨独回。

(0)

予以王褒僮约授嗣行叟叟有书抵予并求跛奚移文且云要与僮约作伉俪以此诗戏之

髯奴上券归公许,跛奚移文犹见催。

臧获要令成伉俪,文章相与挟风雷。

目成眉语似真尔,足蹑心邀安在哉。

大士好奇聊一戏,不应禅寂便寒灰。

(0)

沈必先殿院用策字韵赋诗见赠谨依韵和时居盛林

菁山遽用檀公策,水村来作浮家客。

五年霄汉隔音尘,此假相逢喜折屐。

荒陂难觅钴鉧潭,胸中丘壑有人杰。

乌台坐逼痴床南,见事风生勇成癖。

逆耳争先贡皂囊,造膝仍频对宣室。

只今道梗淹荒村,汲直未肯侪公孙。

时平已见龟墨食,尺一行催觐文石。

(0)

云岩宝镜三昧

宝镜当机不密传,纤毫渗漏堕言诠。

圆伊三点分宾主,妙挟双明绝正偏。

暗里丹青元异色,句中泾渭本同川。

婴儿索物哆啝耳,与物宁瞋语未全。

(0)

灵隐山次超然韵时超然归南岳住庵劝之

君亦工诗苦入神,冥搜物象故应贫。

客儿亭下才相见,巾子峰前便卜邻。

梦里笔期生蕊萼,胸中镜懒拂埃尘。

何当鈯斧住山去,要看青原一角麟。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