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福 寿 院 僧 净 皋 写 予 及 子 中 兄 真 求 赞 次 子 中 韵 宋 /周 必 大 弟 兄 本 自 读 儒 书 ,晚 外 形 骸 付 六 如 。摩 诘 文 殊 俱 默 默 ,从 教 似 我 与 非 吾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自(běn zì)的意思:从本质上说,本身
从教(cóng jiào)的意思:指开始从事教育工作,成为一名教师。
弟兄(dì xiōng)的意思:弟兄指的是兄弟之间的亲情关系,也可泛指亲密的朋友关系。
六如(liù rú)的意思:形容人的心思敏锐,洞察力极强。
默默(mò mò)的意思:默默指的是在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默默地做某事,不声张,不出声。
摩诘(mó jié)的意思:摩诘是一个佛教词语,指的是修行者通过苦行和修炼来摧毁自我,达到解脱的境界。
儒书(rú shū)的意思:儒书是指儒家经典书籍,也可以泛指儒家的学说和文化。
外形(wài xíng)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的外部形态或外观。
文殊(wén shū)的意思:指人的智慧和才学,也指人的头脑聪明。
形骸(xíng hái)的意思:指人的外表或形体。
- 翻译
- 兄弟原本研读儒家经典,晚年时却放任形体听凭自然。
王维和文殊都静静地不说话,任由人们把我当作他们或不是他们。
- 注释
- 弟兄:指兄弟之间。
儒书:儒家的经典著作。
形骸:人的身体。
六如:佛教用语,指生死、老病、贫贱、困苦、离别、怨家,这里指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摩诘:王维的字。
文殊:佛教中的智慧菩萨。
默默:静静地,沉默不语。
从教:任凭,听任。
似我:像我。
非吾:不是我。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的作品,题为《福寿院僧净皋写予及子中兄真求赞次子中韵》。诗的内容主要表达了诗人和他的兄弟子中在晚年对儒家学问的追求和超脱世俗的态度。"弟兄本自读儒书"表明他们早年受过良好的儒家教育,"晚外形骸付六如"则意味着他们在年纪渐长后,不再过于执着于外在形体和世俗的评价,而是达到了一种随和自然的境界。"摩诘文殊俱默默"引用了唐代两位著名禅师王维(摩诘)和文殊的典故,暗示他们像这两位大师一样,内心平静,不事声张。最后两句"从教似我与非吾"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我认同的淡然,认为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自我本真。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儒家精神的坚守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个人品格修养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风流子
红锦旧同心。西池上、曾与系青禽。
记山水写情,秋桐促轸,鸳鸯萦恨,春绣停针。
常叹好风妨画扇,明月坠瑶簪。
短梦易残,一声长笛,新愁无限,何处孤砧。
香奁依然在,但鸾镜、孤影渺渺难寻。
雨后胭脂,应想粉蚀尘侵。
怅去帆渐杳,鱼鳞浪浅,远笺难寄,鸿尾云深。
回首高楼,不堪烟雨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