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酒须要美,买田须要阔。
买婢须要峭,买奴须要黠。
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描绘了人们在购买日常物品时的偏好和标准。诗人通过列举一系列购买行为,展现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趣味。从肉、鱼、酒到田地、婢女、奴仆乃至香料,每一样物品都被赋予了特定的品质要求,如肉的肥美、鱼的鲜活、酒的醇香、田地的广阔、婢女的端庄、奴仆的机智,以及香料的珍贵。这种对物质追求的细致入微,既体现了生活的实际需求,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然而,最后一句“若教买香烧,一毛不肯拔”则以讽刺的口吻,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真正价值所在——精神层面的需求时,往往显得吝啬或不那么慷慨。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也提醒读者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应忽视内心世界的滋养与精神层面的满足。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讽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现象的洞察力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力行希孟韩,波荡斥嵇阮。
圣门有佳处,谁为发关键。
归依得其人,心岂间近远。
悄悄客路长,肃肃岁华晚。
祝公黄发期,永好情缱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