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井篱花落,挂衣巢鸟啼。
林间曾有约,世上尽如迷。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照赠予实老的作品,通过对夏日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首句“夏高头半白”,以夏日的热烈与实老的年迈相对应,暗示时光流转,岁月不待人。次句“不肯住招提”表达了实老不愿停留于世俗的寺庙中,透露出其超脱尘世的心境。
第三句“汲井篱花落”,通过写实老在简朴的环境中生活,井边的篱笆花飘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落寞的画面。第四句“挂衣巢鸟啼”,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清寂,鸟儿在巢中啼叫,似乎也在诉说着生活的琐碎与自然的轮回。
第五句“林间曾有约”,回忆起与实老在林间的约定,可能是指过去的某种理想或约定,如今都已随风而逝。第六句“世上尽如迷”,则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纷扰的感慨,认为人世间的纷繁复杂如同迷宫一般难以捉摸。
最后两句“却把南华卷,从人论物齐”,实老选择回归内心,拿起《庄子》这样的经典,以道家思想来观照世界,试图在物我两忘中达到内心的平静,与世人一同看待万物,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描绘夏日景色和人物活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默契,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
头白高僧行脚懒,一枝筇竹久生苔。
不逢太乙然藜照,时借山翁荷蓧回。
夜挂多寻萧寺壁,晓拈恐化葛陂雷。
还师此物禅须进,曾入诗人手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