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残烧(cán shāo)的意思:指战争或火灾之后的遗留余火。
出尘(chū chén)的意思:摆脱尘世琐事,超脱尘埃,追求高尚境界。
而今(ér jīn)的意思:表示现在,目前,如今。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寒食(hán shí)的意思:指寒食节,也指寒食节期间的寒食禁火。
何尝(hé cháng)的意思:表示反问,用于表达对某种情况或说法的否定。
连年(lián nián)的意思:连续多年
筇竹(qióng zhú)的意思:筇竹是一种高大的竹子,比喻高尚、坚强、刚正不阿的品质。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逝水(shì shuǐ)的意思: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如流水一样逝去。
薇蕨(wēi jué)的意思:指微小、细碎的事物。
霞骨(xiá gǔ)的意思:指人或动物体态优美,轻盈如霞,骨骼清奇,形象美好。
萧条(xiāo tiáo)的意思:形容经济不景气、商业低迷或生活困顿。
行吟(xíng yín)的意思:指背诵或吟诵诗文时行走徘徊的样子。
烟霞(yān xiá)的意思:指山间的烟雾和霞光,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
野望(yě wàng)的意思:指不切实际、不现实的追求或期望。
一枝(yī zhī)的意思:指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一支。
雨足(yǔ zú)的意思:形容雨水充足,下得很大。
鹧鸪(zhè gū)的意思:比喻人或事物相得益彰,互相依存。
- 鉴赏
这首《春望》由明代诗人赵焞夫所作,描绘了寒食时节荒凉野外的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寒食萧条野望阴”,开篇即渲染了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寒食节的萧瑟与阴沉,映照出诗人孤独的野外眺望。接着,“一枝筇竹日行吟”描绘了诗人以筇竹为伴,每日在野外吟诵的情景,既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超然,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郁。
“出尘笑我烟霞骨,逝水还谁日月心。”这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烟霞和流逝的河水赋予情感,仿佛它们在嘲笑诗人的烟霞之骨,或是询问着时间的流转与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悟。
“薇蕨长时知雨足,鹧鸪啼处怨山深。”这里通过薇蕨的生长与鹧鸪的啼鸣,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哀愁,薇蕨见证了雨水的丰沛,而鹧鸪的啼声则充满了对深山的哀怨,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复杂情感。
最后,“连年烽火何尝息,残烧而今尚满林。”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连年的战火不曾停息,如今战火的痕迹依然遍布林间,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与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深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牟太素山人
山人高迹若孤云,聊问太虚求所止。
昨因随风起西北,翩然远堕三隅里。
揽之不住瞥尔去,瞬息谁知几千里。
东游必定遇鸿濛,请问无为最深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