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墈溪桥覆瓦亭,疏棂高瞰碧流倾。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的融合。
首句“杨墈溪桥覆瓦亭”,以“杨墈”点出地点,“溪桥”则勾勒出一座横跨溪流的小桥,而“覆瓦亭”则是一个覆盖着瓦片的亭子,既增添了建筑的美感,也暗示了此处的静谧与雅致。这一句简洁明快,为后续的景物描写奠定了基础。
次句“疏棂高瞰碧流倾”,“疏棂”指的是亭子上的窗户,用“疏”字形容,既表现了窗户的稀疏,又暗示了光线的柔和与通透。“高瞰”则描绘了站在亭中俯瞰的视角,将视线引向远处的碧绿溪流,给人一种开阔而宁静的感觉。这里的“碧流倾”不仅描绘了水流的清澈与流动,也隐含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流转。
后两句“浑如复道行空去,不共嬴秦受恶名”,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浑如复道行空去”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眼前的景象比作空中飘过的复道(古代的一种通道),形象地表达了自然景观的飘逸与自由,同时也暗含了对历史长河中事物变迁的感慨。后一句“不共嬴秦受恶名”则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价,这里“嬴秦”通常指秦始皇,意味着诗人对于某些历史人物或事件的道德评判,强调了对正义与美好品质的追求,以及对历史错误行为的否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结合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道德价值的坚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张应斗还番昜
蕉荔漫山雾雨繁,虬须客子悔南辕。
久留闽囝谁堪语,却忆番君可与言。
豪杰虽穷留气在,圣贤不死有书存。
归时洗换征衣了,拣个深山紧闭门。
送广东宪
疏屡循墙诏屡催,绣衣安得更徘徊。
直从象窟埋轮去,曾向龙墀折槛来。
度岭尊尧心未已,登台叫舜首频回。
遥知行橐无南物,驿使归时且寄梅。
林卿见访食槟榔而醉明日示诗次韵一首
壮于蒳子大于榛,咀嚼全胜曲糵春。
俚俗相传祛瘴厉,方书或谓健脾神。
素知鲸量安能醉,但取鸡心未必真。
一笑何妨玉山倒,贫家幸自有苔茵。
和居厚弟一首
处处笙歌杂诵谣,盍簪一笑共今宵。
宛然上齿尊三老,非若班廷序百僚。
乡饮讵宜先仗出,虞人不必以弓招。
明时各适鸢鱼性,在野尤和似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