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与舍弟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与舍弟华藏院此君亭咏竹》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一径森然四座凉,残阴馀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会与蒿藜雨露,终随松柏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凤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冰霜(bīng shuāng)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天气或环境。也用来比喻严寒的态度或态度冷漠。

凤凰(fèng huáng)的意思:凤凰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鸟,象征着吉祥、美好和重生。在成语中,凤凰常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崛起和重生。

蒿藜(hāo lí)的意思:蒿藜是指草木茂盛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人的事业或地位的兴旺。

高材(gāo cái)的意思:指才能高超、聪明才智出众的人。

老更(lǎo gēng)的意思:指人年纪大,经验丰富,能力强,德行高尚。

伶伦(líng lún)的意思:形容言辞或行为聪明、机智。

森然(sēn rán)的意思:形容景物或气氛显得浓密、郁郁葱葱。

生来(shēng lái)的意思:指天生、自然具备某种品质或特点。

四座(sì zuò)的意思:指四座山或四座楼,形容高大壮丽的景象或气势雄伟的建筑物。

松柏(sōng bǎi)的意思:指人品高尚,道德品质优良,像松树和柏树一样坚贞不屈。

一径(yī jìng)的意思:直路,一条径路。

雨露(yǔ lù)的意思:雨露是指雨水和露水,比喻对人民的关怀、帮助和恩惠。

直节(zhí jié)的意思:直截了当地坚守正义、不屈服于外界压力。

自许(zì xǔ)的意思:自我夸耀,自我吹嘘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与舍弟华藏院此君亭咏竹》。从诗中可以看出王安石对竹子的赞美和借竹自喻。

"一径森然四座凉,残阴馀韵去何长。"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幽静的画面,其中“一径”指的是竹林的小路,“森然”形容竹林浓密的景象;“四座凉”则是说在这样的竹林中,即使不见阳光,仍旧感到清凉;“残阴馀韵去何长”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宁静所剩不多的时间感受,以及希望能永恒。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这两句是王安石借竹自喻,说明自己性格坚毅如竹,不随波逐流;“直节”形容竹子的直立不屈,“生来瘦”则是说竹子从生长至今一直保持着这种品质;“高材老更刚”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虽然年岁渐长,但精神依旧坚韧。

"会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这两句强调了竹子的坚韧不拔,即使是与普通的草木共享风霜,也能够和松柏一样经历严酷的自然考验而屹立不倒。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友人的劝告,希望他珍视现有的基础和成就,并向往像凤凰一样飞得更高。

王安石通过咏竹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个人品格,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价值观。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黄公望秋峰耸秀小幅

峰峻水潺湲,精蓝树欲殷。

津涂银峡口,磴道白云间。

四序原无住,山僧只自閒。

香光正法眼,粉本认虞山。

(0)

建福宫红梨花

不计香风几度频,娇红嫩绿各争新。

最怜雨后偏饶韵,底事春来易怆神。

叶态花姿刚相称,蜂衙蝶阵岂无因。

一枝佛钵堪清供,便欲因之悟六尘。

(0)

黄公望暮霭横烟图

落日下高岭,长烟满一空。

借伊草亭子,小坐韵秋风。

(0)

中元日作

节是凄凉夜,秋当感慨时。

盂兰资法力,画舸引怀思。

砌草蛩声乱,湖莲灯影披。

霏微时作雨,助我泪棼丝。

(0)

积日以为霖,时零时复止。

虽未快优渥,溥润亦足喜。

早田固秀齐,晚种皆勃起。

年来验农功,颇识农功旨。

雨旸燠寒风,五者时为美。

致时岂易言,抚序愁无已。

(0)

舟过万寿寺

玉河廿里御园通,无恙风帆下远空。

忽过精蓝回首望,假山松栝静存中。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