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畔二首·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池边的景象和情感。"持刀?密竹,竹少风来多"一句,通过对竹子细致的观察,传达出一种期待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在这里,"持刀"暗示着诗人可能正在修剪竹枝,而"?密竹"则表现了竹林茂密的景象。"竹少风来多"表明虽然竹子不多,但微风吹过时,却引起了较多的响声。这既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自然场景,也反映出诗人对细微之处的感知和欣赏。
"此意人不会,欲令池有波"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此意"指的是前面的画面,而"人不会"意味着这些细腻的情感并不为旁人所理解。最后一句"欲令池有波",通过对波纹的渴望,展现出诗人对于生命活力和动态美的向往。整体而言,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独白,以及他与自然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传递出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奉酬杨达甫见赠
春风不世情,暖入闲门草。
君诗其似之,披拂逮枯槁。
平生金石友,岁晚迹如扫。
一见杨夫子,胸腹便倾倒。
间关六年别,一字寄不早。
忽蒙锦绣赠,光彩照龙藻。
嗟我独何人,揖我谓我好。
无乃嗜好偏,收拾到羊枣。
从来诗人穷,君亦行此道。
我欲从君游,山林不知老。
往年与关止叔相别甬上止叔见勉学道甚勤且曰无为专事文字间也及今五年矣尚未有所就因作诗见志且以自警也
老关别我时,笑我勤苦甚。
曰吾与子然,同此一味静。
收功粥鱼底,笔墨有讥评。
五年念此语,但见日月竞。
虽无蛾眉斧,亦有晏安鸩。
斯人今何往,想作大树荫。
我走足欲茧,始学两鸟噤。
君看齐声讴,何异众哭临。
繁红成春条,本自其天性。
风雨颂繫之,不有十日盛。
人生亦作聊,共未免此病。
乃知钁头通,已胜狗脚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