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伯承惠笋·其一》
《和伯承惠笋·其一》全文
宋 / 张孝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锦箨离乡触藩,怒雷挟雨更追奔

绝甘赖有吴公子菌蠢猫头不足论。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足(bù zú)的意思:不值得惊奇或不足以引起注意

触藩(chù fān)的意思:触犯朝廷的禁令或法规。

公子(gōng zǐ)的意思:公子指的是贵族或富人的儿子,也可以用来形容年轻有为、风度翩翩、举止优雅的男子。

锦箨(jǐn tuò)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书法写得非常精美。

菌蠢(jūn chǔn)的意思:指人的智力低下,思维迟钝,不聪明。

离乡(lí xiāng)的意思:离开家乡,远离故土

离离(lí lí)的意思:形容离别的悲伤心情。

猫头(māo tóu)的意思:指某人或某事物的样子或表现像猫头一样,形容态度不端正、行为不正派。

吴公(wú gōng)的意思:指借助权势、权谋来谋取私利的人。

追奔(zhuī bēn)的意思:追赶逃跑的人或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孝祥所作的《和伯承惠笋(其一)》。诗中描绘了对竹笋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首句“锦箨离离乡触藩”,以“锦箨”形容竹笋外皮的美丽,犹如锦绣般华丽,而“离离”则描绘出竹笋排列整齐、繁茂生长的情景。接着,“乡触藩”可能是指竹笋在生长过程中与篱笆或障碍物接触,形象地展现了竹笋在成长过程中的坚韧与生命力。

“怒雷挟雨更追奔”一句,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竹笋的成长环境,通过“怒雷”和“挟雨”的激烈对比,突出了竹笋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的特性,同时也暗示了竹笋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挑战与困难。

“绝甘赖有吴公子”一句,转而赞美竹笋的美味,将竹笋比作“吴公子”,这里的“吴公子”可能是指吴地的美食佳肴,以此强调竹笋的口感之佳,表达了对竹笋的喜爱之情。

最后一句“菌蠢猫头不足论”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其他食物的不屑,强调了对竹笋的独特喜爱。其中,“菌蠢猫头”可能是指其他食物,通过对比,进一步突出了竹笋的美味与独特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笋生长环境、外观、口感的描绘,以及与其他食物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竹笋的美丽与美味,表达了诗人对竹笋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张孝祥

张孝祥
朝代:宋   字:安国   号:于湖居士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生辰:1132年-1169年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1][2],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
猜你喜欢

悲秋十八咏效晚唐体和邓玄度给谏·其一秋柳

一片閒愁寄两眉,春来风起动长丝。

如今短带羞难舞,犹恨纤腰瘦易衰。

路远河梁无可赠,曲残羌笛不堪吹。

玄蝉亦解怜孤影,怕作清吟助暮悲。

(0)

中秋夕招智公入社

尝时对月每思僧,君是僧家老惠能。

破衲补成花褐暖,芒鞋踏遍碧峰层。

弥天鸾鹤从栖树,大地琉璃不用灯。

驴背好诗今有几,啸声还记虎溪曾。

(0)

泊西驿

凉风起西驿,飘泊讵禁秋。

日月双蓬转,江湖一剑游。

寄人惭薄面,逐橹愧轻鸥。

多少浮生事,王孙几自谋。

(0)

杂咏·其三

斗酒暂为乐,寸心真共知。

堂高多古树,日暮生凉飔。

同为世上客,冉冉竟何之。

高冠郁崔嵬,短剑光陆离。

临行重行行,叹子未能归。

报恩不在大,念怨不在小。

前路少征人,天长见飞鸟。

(0)

悯逝三章为友人黎国倩作·其三

惊风起兮扬尘,白日黯兮无津。

思夫君兮叹息,望渺渺兮谁邻。

谁邻兮靡及,往不还兮出不入。

出不入兮可奈何,空偃蹇兮山之阿。

予与子扃其同心兮,如带之缡。

子姱我兮无悔时,谅金石兮匪渝。

曷岁月兮虚驰,世混浊兮闇不见晰。

谓萧为芬兮,谓兰为棘。

子不留兮如云,从风飘兮莫适。

策桂车兮翳芙蕖,乘龙辀兮曳露裾。

将以归兮远漠,孰馨芳兮袭予。

山中兮皓月,照松阴兮叶如脱。

岁既晏兮踌蹰,思公子兮恸忘渴。

奠桂酒兮椒浆,挥吾泪兮浪浪。

灵之来兮浩若,徒形影兮锵锵。

苟南山兮未灭,孰忧思兮可忘。

(0)

波罗

自学山僧断鬼魔,何曾惯念阿弥陀。

真如般若头头是,更喜波罗密法多。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