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藤桩倒也,此道复中兴。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传灯(chuán dēng)的意思:传授知识或技能
分甘(fēn gān)的意思:指共同分担艰苦或困难。
葛藤(gé téng)的意思:比喻事物纷乱、错综复杂,难以解开。
家福(jiā fú)的意思:家庭幸福美满的福气。
监本(jiàn běn)的意思:监视并修正书本内容
行家(háng jiɑ)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有深厚知识和经验的人,专家。
异类(yì lèi)的意思:指与众不同的人或事物。
中兴(zhōng xīng)的意思:指国家、民族或组织在困难时期经历挫折后重新崛起,兴盛发展的意思。
宗旨(zōng zhǐ)的意思:宗旨指的是一个组织或个人的根本目标、理念或宗教信仰。
白拈贼(bái niān zéi)的意思:指有心行恶的人,也可指人心险恶,不可轻信。
- 鉴赏
这首诗《礼密庵塔》由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通过独特的笔触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传承的尊重。
首句“监本白拈贼,行家福建僧”以“白拈贼”与“福建僧”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佛法修行中的正邪之辨,以及对传统与创新的思考。白拈贼可能象征着违背佛法原则的行为或思想,而福建僧则代表了遵循佛法、实践禅宗精神的修行者。这一对比强调了在修行道路上坚守正道的重要性。
接下来,“分甘行异类,名不挂传灯”进一步阐述了修行者面对诱惑时的选择。这里的“甘”可能指诱惑或舒适的生活,而“异类”则可能是指偏离佛法正道的行为。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修行者不应被外在的诱惑所动摇,而应坚持自我,不为世俗名利所累,即使在修行的道路上,也要保持纯净的心灵,不挂名于世间功利的“传灯”。
“一句定宗旨,通身是葛藤”则揭示了修行的关键在于把握核心信念,即“宗旨”。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其言行举止皆应体现佛法的精神,如同葛藤般紧密相连,无处不在地体现着佛法的教义。这里将修行者的内在修为比作葛藤,形象地说明了佛法精神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最后,“葛藤桩倒也,此道复中兴”以葛藤的倒下比喻佛法精神的暂时受挫,但强调了佛法的永恒生命力。即使在困难时期,佛法的精神也不会消逝,而是会再次复兴,继续照亮众生的道路。这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传承不息的信心和对佛法复兴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佛法修行中的正邪之辨、坚守信念、内在修为与外在表现的关系,以及佛法精神的永恒性,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敬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喜西崗桥成并书邦美东西桥记后
西崗水与洮湖通,修梁自昔横西东。
百年兴废人不同,谁其记者竹庵翁。
喜君架木续前功,朝曦夕照明垂虹。
地脉不断和气钟,纡朱曳紫还家风。
邂逅归来一亩宫,幽花野草迷青经。
躬耕会有年谷丰,笑咏五柳卑扬雄。
可但日高花影重,罗帷醉起酣笙钟。
因石令君行有感成古诗一章呈丞尉二丈不知退
绝代有佳人,洁齐处深宫。
组识成文章,黼黻可帝躬。
兰菊媚幽姿,桃李自春风。
出门非所识,所识非所从。
婉娈彼谁女,剪制了不江。
膏沐倚市门,苟为悦为容。
顾盼若有得,刍雉靡不同。
出门惟所之,谐笑缭西东。
寄语道傍人,取舍须至公。
荣华一时耳,礼义百年中。
再韵为鲚鱠虎脔解嘲
多病早休官,自是台无馈。
东门享鶢鶋,宁若龟曳尾。
有酒可斟酌,有力给薪水。
朗咏渊明诗,如斲郢人鼻。
所期免朝饥,敢幸赏异味。
大{载车肉}来邻邑,细缕出纎指。
一见喜折屐,三思食失匕。
珍非我可常,灶非吾敢媚。
胡可狥口腹,有若囊无底。
诸君有用学,土苴足经世。
龙肝与风髓,何求不适意。
此岂费万钱,正自不难致。
贵贱理则殊,气味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