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出生(chū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从母亲的子宫中诞生出来。
法性(fǎ xìng)的意思:指人的品行、行为符合道德法则,遵守法纪。
无住(wú zhù)的意思:指没有固定的住所,没有栖身之处。
无知(wú zhī)的意思:指那些缺乏知识或者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常常不会有所顾虑,因为他们对危险或者困难一无所知。
无有(wú yǒu)的意思:没有任何的,一无所有
虚空(xū kōng)的意思:指没有实质内容或没有意义,空无一物。
有生(yǒu shēng)的意思:指有生命的存在或有生活的人。
- 鉴赏
这首诗以《诵华严经》为题,由宋代的觉禅师所作。它巧妙地融合了佛教的教义与哲学思考,展现了对生命、法性和存在的深刻洞察。
首句“佛具无有生,而能示出生”开篇即揭示了佛性的本质——佛并非从无中生出,而是通过智慧之光,揭示了生命的起源与本质。这种揭示并非创造,而是理解与指引,体现了佛教中“缘起性空”的思想。
接着,“法性如虚空,诸佛于中住”进一步阐述了法性(佛法的本质)如同虚空,广阔无垠,包容万物。诸佛在其中居住,意味着佛法存在于一切之中,无处不在,无所不包。这不仅强调了佛法的普遍性,也暗示了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体悟到佛法的真理。
“无住亦无知,处处皆见佛”则深化了这一主题。它指出,真正的佛性并非依赖于外在形式或特定地点的存在,而是超越了有形与无形的界限,存在于每一个当下,每一处空间。无论身处何方,只要心怀觉悟,就能见到佛性,体验到佛法的真理。这种观点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觉察,通过内心的平静与智慧,实现与宇宙本源的连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传达了佛教的核心理念——觉悟与慈悲,并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教义,以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智慧的增长。它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与启示。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傅彬老检讨赴宜兴簿
不是双翎羽未齐,天门欲到失云梯。
眼前且看神仙府,身外休论枳棘栖。
百草让茶先有味,一瓶挹水近通携。
扁舟邂逅须乘兴,细看东风罨画溪。
咏西施
浣纱溪上浣纱女,野服山花照寒水。
含嚬惨淡不胜愁,犹使东邻骇西里。
山鸟渊鱼无定识,俯见潜逃仰惊起。
矜花眷月春复秋,长恐朱颜成暮齿。
君王抡选入吴宫,吴宫寂寞无桃李。
芙容一笑君意倾,宰嚭言行子胥死。
姑苏台榭游麋鹿,阖闾城阙生荆杞。
蛾眉倩盼应自成,筑宫教习胡能美。
当时掩抑无人顾,今日为君除国耻。
君莫怪騄骥盐车弭耳时,谁人不作驽骀比。
宿道林寺诗
钲鼓远轰填,旌旗近凌乱。
兰棹截波舣,肩舆傍山转。
白羽映尘举,乌纱倚风岸。
揆才非阿都,托乘陪中散。
暝投萧寺迥,路入修林茜。
清谈曾未既,长夜已踰半。
周旋仰陂量,眄睐惭沟断。
欲倚青云披,轻歌白石烂。
高风生夜壑,长松响幽涧。
秉烛访陈迹,辞墨叠壮观。
缨蕤虽未濯,心目欣已浣。
文奇楚招些,迹异元郎漫。
初惊冰玉违,已见珠玑璨。
临池名草圣,天台得才冠。
兼资古所稀,荐遇世尤愿。
琳琅鼓馀韵,蛟虬走芳翰。
诣绝雅无伦,神变敏如幻。
规为到古始,气槩起消懦。
须知赵璧贵,祗借秦人玩。
吟想情有馀,言终屡增叹。
《宿道林寺诗》【宋·华镇】钲鼓远轰填,旌旗近凌乱。兰棹截波舣,肩舆傍山转。白羽映尘举,乌纱倚风岸。揆才非阿都,托乘陪中散。暝投萧寺迥,路入修林茜。清谈曾未既,长夜已踰半。周旋仰陂量,眄睐惭沟断。欲倚青云披,轻歌白石烂。高风生夜壑,长松响幽涧。秉烛访陈迹,辞墨叠壮观。缨蕤虽未濯,心目欣已浣。文奇楚招些,迹异元郎漫。初惊冰玉违,已见珠玑璨。临池名草圣,天台得才冠。兼资古所稀,荐遇世尤愿。琳琅鼓馀韵,蛟虬走芳翰。诣绝雅无伦,神变敏如幻。规为到古始,气槩起消懦。须知赵璧贵,祗借秦人玩。吟想情有馀,言终屡增叹。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8567c6ba84bd8d0540.html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