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泛苕溪来,初逢卞山雨。
《访报本简长老》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访 报 本 简 长 老 宋 /梅 尧 臣 比 泛 苕 溪 来 ,初 逢 卞 山 雨 。雨 收 精 舍 出 ,喜 与 高 僧 语 。门 临 水 若 监 ,万 象 皆 可 睹 。清 净 欲 谁 邻 ,野 莲 无 处 所 。
- 翻译
- 比起泛舟苕溪,初次遇见卞山的雨。
雨停后,我走出清净的僧舍,欢喜地与高僧交谈。
僧舍门口临近水面如镜,万物尽收眼底。
如此清静之地,想和谁做邻居呢?野外的莲花都找不到踪迹。
- 注释
- 比:比较。
泛:泛舟。
苕溪:浙江的一条河流。
初逢:初次遇到。
卞山:可能指代一座山。
雨:雨水。
雨收:雨停。
精舍:僧人居住的清净地方。
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
语:交谈。
门临:门边靠近。
水若鉴:形容水面平静如镜。
万象:一切景象。
清净:清静无杂。
欲谁邻:想找什么样的邻居。
野莲:野生的莲花。
无处所:找不到踪迹。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访报本简长老》,描绘了诗人访问报本简长老时的情景。首句“比泛苕溪来”,表达了诗人之前可能在苕溪泛舟,此次来访则有所不同。接着,“初逢卞山雨”暗示了雨后的清新氛围,为遇见长老增添了诗意。
“雨收精舍出,喜与高僧语”描绘了雨后报本简长老从禅寺中走出,诗人得以交谈的喜悦。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与智者交流的期待。“门临水若鉴,万象皆可睹”运用比喻,形容寺庙环境清幽,如镜面般映照万物,反映出诗人对禅境的赞赏。
最后两句“清净欲谁邻,野莲无处所”表达了诗人对于如此宁静环境的向往,以及对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禅意生活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敬仰和对心灵净化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过青县诸友留饮因忆予客冬冻河寓城外二十余日作青字诸诗今当删此复拈青未了也
并州白随忆冬间,一夜冰心款客闲。
今日恰逢河朔社,中秋应过秣陵山。
题诗未了青瑶案,顾曲无烦翠黛鬟。
同籍长安多别去,尺书遥与寄题删。
报主希卫霍,分旄树殊功。幸际升平时,脱剑并櫜弓。蓑笠漫扶犁,相约事春农。句芒土膏动,播种分稑穜
馌耕陇上来,原田望芃芃。
日至观获刈,黍稷庆崇墉。
乞此田家会,鸡豚宴社翁。
嗟嗟何贵人,日羞大官饔。
不解出一奇,太仓耗陈红。
陶朱五湖去,千古仰高风。
寄语世上人,得失寸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