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遣 子 访 刘 乙 唐 /詹 敦 仁 扫 石 耕 山 旧 子 真 ,布 衣 草 履 自 随 身 。石 崖 壁 立 题 诗 处 ,知 是 当 年 凤 阁 人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壁立(bì lì)的意思:形容两个物体之间没有间隙,非常贴近,无法分离。
布衣(bù yī)的意思:指穿着简朴的衣服,比喻清贫的生活或贫贱的身份。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凤阁(fèng gé)的意思:凤阁指的是华丽宏伟的建筑物,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才华出众、容貌美丽。
扫石(sǎo shí)的意思:扫除障碍物或不利因素,使事情顺利进行。
是当(shì dāng)的意思:正确、恰当、合适
石崖(shí yá)的意思:指险峻的山崖或悬崖。
随身(suí shēn)的意思:随身指的是随身携带、随身带着的意思。
题诗(tí shī)的意思:指为某人或某事写诗。
崖壁(yá bì)的意思:指陡峭的悬崖或峭壁。
自随(zì suí)的意思:自由行动,随心所欲
子真(zǐ zhēn)的意思:真实可信、诚实的人。
- 翻译
- 他用扫帚清理石头,在山上耕作,那是真正的旧时隐士,身穿布衣,脚踏草鞋。
在那陡峭的石崖上,曾有人题写过诗篇,我们推测,这应是昔日朝廷官员的笔墨。
- 注释
- 扫石:用扫帚清理石头。
耕山:在山上耕作。
旧子真:真正的旧时隐士。
布衣:平民的衣服。
草履:草编的鞋子。
石崖壁立:陡峭的石崖。
题诗处:题写诗篇的地方。
当年:过去。
凤阁人:昔日朝廷官员。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山中耕作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刻画,以及对主人公简单装束和随身物品的描述,展现了其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石崖壁立处题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也反映出隐者内心的宁静与文学素养。最后一句“知是当年凤阁人”暗示这位隐者可能是曾经在朝为官,但现已辞世离俗,寻求精神寄托。
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台湾三仁诗
台湾奸民杀官弁,草疏千言飞告变。
疏言草野臣同春,郡丞程峻之故人。
程峻杀贼贼入署,斗大岩城贼争据。
臣率义民克复之,解围专望驰雄师。
微臣虽无守土职,郡丞一印臣擅摄。
昧死陈情达天阙,神策军来争破敌。
自愿随营杀群贼,乌牛栏前白刃接。
贼败大呼伏兵出,矢竭弦亡外援绝,马蹄一蹶身被执。
丁未季冬月十日,骂贼常山死不屈。
事闻当宁颁尺一,庙食千秋奖忠烈。
吁嗟乎,庙食千秋奖忠烈,乃是诸侯老宾客。
槟榔子
博物曾看选赋详,仁频著号即槟榔。
平林干耸千竿直,近宅花迎十亩香。
绿绕群呼青子熟,红残遍许白丁尝。
村墟趁市皆充案,闺阁共珍半贮囊。
淡可疗饥医苦口,津能分润滴枯肠。
非关饱腹有茶癖,未必赪颜是醉乡。
尽日交游持以赠,不时咀嚼味尤长。
瀛壖自昔称多瘴,佳实功宜补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