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昧目看朱似碧,火熏衣染素成缁。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虏 中 纪 事 宋 /苏 颂 夷 俗 华 风 事 事 违 ,矫 情 随 物 动 非 宜 。腥 膻 肴 膳 尝 皆 遍 ,繁 促 声 音 听 自 悲 。沙 昧 目 看 朱 似 碧 ,火 熏 衣 染 素 成 缁 。退 之 南 食 犹 成 咏 ,若 到 穷 荒 更 费 辞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繁促(fán cù)的意思:形容事物忙碌或紧张。
费辞(fèi cí)的意思:费劲辞藻,形容文章或言辞使用了过多的修饰,显得矫揉造作。
华风(huá fēng)的意思:指具有华丽风格的艺术作品或文化传统。
矫情(jiáo qing)的意思:指过分修饰自己的情感,表现出不真实或不自然的情绪或行为。
南食(nán shí)的意思:指南方的食物。也可以表示南方的饮食文化。
穷荒(qióng huāng)的意思:形容贫穷到极点,荒凉无人。
染素(rǎn sù)的意思:染指于美好的事物,表示被美好的事物所吸引。
声音(shēng yīn)的意思:指声音洪亮、响亮。
事事(shì shì)的意思:指事事都如意顺利,一切都顺心如意。
腥膻(xīng shān)的意思:形容气味刺鼻、令人不快。
肴膳(yáo shàn)的意思:指美味的饮食,也可引申为丰盛的饭菜。
- 注释
- 夷俗:异族的风俗。
华风:华夏的风尚。
违:违背。
矫情:勉强的情绪。
随物:顺从外物。
腥膻:指不洁净或不新鲜的食物。
肴膳:菜肴。
繁促:嘈杂快速。
悲:悲哀。
沙昧:昏暗不明。
目看:眼睛所见。
朱似碧:红色像绿色。
火熏:被火熏染。
退之:指韩愈。
南食:南方的食物。
成咏:写成诗歌。
穷荒:荒凉之地。
更费辞:难以用言语表达。
- 翻译
- 异族习俗与华夏风尚处处相悖,勉强附和世俗并不合适。
各种腥膻的食物都尝试过,嘈杂的声音听了让人感到悲哀。
在昏暗中,红色看起来像绿色,火焰熏染使白衣变黑。
韩愈即使在南方吃到普通食物也能写出诗篇,但如果到了荒凉之地,恐怕连言语都无法表达内心的感触。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的《虏中纪事》,通过对异族风俗的描绘,展现了作者身处异域的观察和感受。首句"夷俗华风事事违"开门见山,点明了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接下来的两句"矫情随物动非宜,腥膻肴膳尝皆遍",表达了对异族饮食习惯的不适应,以及对自己被迫接受的无奈。
"繁促声音听自悲",通过描述嘈杂的声音,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沙昧目看朱似碧,火熏衣染素成缁"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环境的恶劣和生活的艰辛,色彩的变化象征着心情的阴暗。
最后两句"退之南食犹成咏,若到穷荒更费辞",引用韩愈(字退之)的典故,表达即使在艰难环境中,诗人仍试图以诗文记录所见所感,但到了更为荒凉之地,恐怕连言语都无法充分表达内心的感受。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身处异域的体验,既有对新环境的不适,也有对故乡文化的怀念,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木兰院二首
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闍黎饭后钟。
三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题示
承明年老辄自论,乞得湘守东南奔。
为闻楚国富山水,青嶂逦迤僧家园。
含香珥笔皆眷旧,谦抑自忘台省尊。
不令执简候亭馆,直许携手游山樊。
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
碧波回屿三山转,丹槛缭郭千艘屯。
华镳躞蹀绚砂步,大旆彩错辉松门。
樛枝竞骛龙蛇势,折干不灭风霆痕。
相重古殿倚岩腹,别引新径萦云根。
目伤平楚虞帝魂,情多思远聊开樽。
危弦细管逐歌飘,画鼓绣靴随节翻。
锵金七言凌老杜,入木八法蟠高轩。
嗟余潦倒久不利,忍复感激论元元。
秋夜醉归,有感而赋
衔杯谁道易更阑,沉醉归来不自欢。
惆怅后时孤剑冷,寂寥无寐一灯残。
竹窗凉雨鸣秋籁,江郭清砧捣夜寒。
多少客怀消不得,临风搔首浩漫漫。
寄永平友人
故人千里隔天涯,几度临风动远思。
贾谊上书曾伏阙,仲舒陈策欲匡时。
高风落落谁同调,往事悠悠我独悲。
何日归来话畴昔,一樽重叙旧襟期。
朔风猎猎惨寒沙,关月寥寥咽暮笳。
放逐一心终去国,驱驰千里未还家。
青蝇点玉原非病,沧海遗珠世所嗟。
直道未容淹屈久,暂劳踪迹寄天涯。
题朱庆余闲居四首
潇洒藏修处,琴书与画图。
白丁门外远,俗子眼前无。
楚楚临轩竹,青青映水蒲。
道人能爱静,诸事近清枯。
尽日衡门闭,苍苔一径新。
客心非厌静,悟道不忧贫。
白屋悬尘榻,清樽忆故人。
近来疏懒甚,诗债后吟身。
闲客幽栖处,潇然一草庐。
路通元亮宅,门对子云居。
按剑心犹壮,琴书乐有余。
黄金都散尽,收得邺侯书。
寂寥荒馆下,投老欲何为。
草色凝陈榻,书声出董帷。
闲云长作伴,归鹤独相随。
才薄知无用,安贫不自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