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三此预斋,志一戒贰他。
安能忘九㝢,屡丰愿则那。
户口况日增,谷贵理亦宜。
逢年惟苟支,失秋馑遂加。
春水(chūn shuǐ)的意思:春天的水,比喻希望或新生。
春草(chūn cǎo)的意思:指在春天生长的草,比喻年轻的人或事物。
逢年(féng nián)的意思:指遇到新年或节日时,表示逢年过节、喜庆的意思。
户口(hù kǒu)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在行政区划上的注册或登记。
节令(jié lìng)的意思:指按照季节变化而规定的时间。也指根据季节变化而规定的农事、军事等活动。
举趾(jǔ zhǐ)的意思:举起脚趾,表示非常轻微的动作或小动作。
上戊(shàng wù)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或才能超越一般水平,高出众人。
祀典(sì diǎn)的意思:祭祀天地和祖先的仪式。
填壑(tián hè)的意思:
见“ 填沟壑 ”。
土脉(tǔ mài)的意思:指乡土的气息和风味,也表示一个地方的传统和文化。
微波(wēi bō)的意思:微波是由“微”和“波”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泛指微小的波动或变化。
新色(xīn sè)的意思:新的颜色或新的气息。
忧民(yōu mín)的意思:关心百姓,为民众忧虑。
月气(yuè qì)的意思:指某个人或事物具有柔和、温柔、柔顺的性格或气质。
仲月(zhòng yuè)的意思:指农历的第二个月份,即四月。
这首诗描绘了仲春时节的自然景象与社会生活,充满了对农业生产的关注与对民众福祉的关怀。
首先,诗人以“闰馀节令早,仲月气已和”开篇,点明了时间背景,闰月使得春季来得更早,仲春时节气候温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接着,“春草吐新色,春水生微波”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春草萌发,春水轻漾,充满活力与希望。
随后,“土脉既欲动,举趾将日多”进一步展示了春天的活力,土壤开始回暖,农民即将开始耕作,预示着丰收的可能。诗人接着提到祭祀与祈祷,通过“祀典卜上戊,于古重祈禾”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与对丰收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农耕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神灵的崇拜。
“宿三此预斋,志一戒贰他”描述了斋居期间的虔诚与专注,诗人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对其他杂念的摒弃,这不仅是对神灵的敬仰,也是对内心世界的净化,为即将到来的农事活动做好精神准备。
“安能忘九㝢,屡丰愿则那”表达了诗人对长久丰收的渴望与追求,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刻不忘农业的重要性。接下来,“户口况日增,谷贵理亦宜”反映了人口增长与粮食价格的关系,诗人认识到随着人口增加,粮食需求也随之上升,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最后,“逢年惟苟支,失秋馑遂加”提醒人们在好年景时要谨慎度日,以免遇到歉收之年陷入饥荒。而“调幕增已惭,填壑忧民瘥”则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忧虑,呼吁社会关注并解决贫困问题,体现了其深厚的仁爱之心与社会责任感。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变迁与农事活动,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对人民福祉的关切,展现了清代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
岐路逢君赋远游,伤心云树粤江头。
轻阴向夕花前度,秀色将春雨外浮。
却讶梁园看渐杳,恍疑巫峡散还收。
白衣霭霭迷征旆,翠幄笼笼引去舟。
惜别不缘今日赋,高情那记昔人留。
遥连蜃气江东暝,迥带猿声渭北愁。
梦觉微茫沙上驿,醉来掩映水边楼。
宦情已共青霄永,别思空随绿水流。
若到上林成五色,好分馀荫及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