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囚不忘飞,马系常念驰。
作堂名静照,此语子为谁。
从之恐莫见,况肯从我为。
扁舟(piān zhōu)的意思:指小巧轻便的船只,也用来比喻身世低微或贫寒的人。
不若(bù ruò)的意思:不如,不及,不及格
富贵(fù guì)的意思:指财富和地位的富裕和高贵。
江湖(jiāng hú)的意思:指社会上的浮动人员、游离人士,也指江湖中的各种事物和活动。
贫贱(pín jiàn)的意思:形容贫穷和贱贫的状态。
神疲(shén pí)的意思:指精神疲乏、疲劳不堪。
适时(shì shí)的意思:适时指的是在合适的时间、时机进行某项行动或采取某种措施。
事人(shì rén)的意思:指能够处理事务、办事能力强的人。
所之(suǒ zhī)的意思:指所述或所说的地方或事物。
堂名(táng míng)的意思:指人的名声或名誉。
无适(wú shì)的意思:没有适合的,没有合适的
无事(wú shì)的意思:没有事情发生,平静无事
厌事(yàn shì)的意思:厌烦做事,不愿意参与或处理事务。
隐沦(yǐn lún)的意思:隐退或沉没。形容人才被埋没或默默无闻。
娱嬉(yú xī)的意思:娱嬉指玩乐、嬉笑的意思,形容人们在休闲娱乐中快乐愉悦的状态。
自娱(zì yú)的意思:自己娱乐自己,自我消遣
自胜(zì shèng)的意思:凭自己的努力和才能战胜困难或对手。
不自胜(bù zì shèng)的意思:指情感或思想激动到无法自控,无法自持。形容非常高兴或感动到极点。
此诗蕴含深刻的生活哲理,通过对比富贵与贫贱、自由与束缚的状态,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首句“鸟囚不忘飞,马系常念驰”以生动的意象描绘出生物对于自由天性的渴望。接着,“静中不自胜,不若听所之”表达了诗人在宁静中无法自持,反而愿意倾听他人的生活状态,这里蕴含了一种对别人的生活经历的好奇和向往。
“君看厌事人,无事乃更悲”一句,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矛盾:当一个人面对繁重的事情时可能会感到厌倦,而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却又容易陷入更深的悲凉。接着,“贫贱苦形劳,富贵嗟神疲”进一步阐述了不论是贫穷还是富贵,都有其各自的苦恼和劳累,这种对比强调了物极必反的人生况味。
“作堂名静照,此语子为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修建名为“静照堂”的寺庙的目的,似乎是在问这份平静和照明是为了哪一个灵魂。最后,“江湖隐沦士,岂无适时资。老死不自惜,扁舟自娱嬉。从之恐莫见,况肯从我为”则描绘了一位隐居的士人,在生活中寻找着自己的安宁之所,对于生命的流逝和有限性持有一种超然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苏轼深邃的人生观念和哲学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其在文学创作上的高超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