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师虽别久,于法本相亲。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造 微 上 人 游 五 台 及 礼 本 师 唐 /栖 白 寒 空 金 锡 响 ,欲 过 渭 阳 津 。极 目 多 来 雁 ,孤 城 少 故 人 。与 师 虽 别 久 ,于 法 本 相 亲 。又 对 清 凉 月 ,中 宵 语 宿 因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相(běn xiàng)的意思: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状态。
法本(fǎ běn)的意思:指法律、法规的根本、基础。
故人(gù rén)的意思:故人指的是旧时的朋友或熟悉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过去的事情或往事。
孤城(gū chéng)的意思:指单独存在的城市或孤立无援的城市。
极目(jí mù)的意思:极目指的是向远处极目远望,形容目光远大、眼界宽广。
金锡(jīn xī)的意思:指人的才能和品德优秀,堪称珍宝。
凉月(liáng yuè)的意思:指秋天的月亮,因为秋天的月亮较为清冷,所以称之为凉月。
宿因(sù yīn)的意思:宿因是指已经形成的原因或根源。多用于佛教中,表示前世的种种业因所致。
渭阳(wèi yáng)的意思:指人的心情或情绪高涨,充满激情。
锡响(xī xiǎng)的意思: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相亲(xiāng qīn)的意思:指两个陌生人相互认识、交往,尤指为了结婚而相互了解。
中宵(zhōng xiāo)的意思:指夜晚的中间时刻,也可以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 注释
- 寒空:清冷的天空。
金锡:指佛教僧侣所持的锡杖,顶端有金属环,行走时作响。
渭阳津:渭水边的渡口,这里泛指离别的地方。
极目:尽目力远望。
来雁:从远处飞来的雁群,常寓意远方的信息或思乡之情。
孤城:孤独的城池,这里可能指诗人所处的边远之地。
故人:老朋友,旧相识。
与师:和师父。
别久:分别了很长时间。
于法:对于佛法。
又对:再次面对。
清凉月:清冷的月光,也暗含心境的清净。
中宵:半夜。
语宿因:谈论过去的因缘,宿因即过去的因果、经历。
- 翻译
- 清冷的夜空中佛寺的金锡声响,即将渡过渭水之畔的古渡口。
放眼望去,大雁成群飞来,这座孤城里却鲜有旧时的朋友。
虽然与师父分别已久,但对于佛法的亲近之心从未改变。
再次面对这清冷的月光,半夜里我们谈论着往昔的因缘。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离别的画面。"寒空金锡响,欲过渭阳津"两句,通过对寒冷天气和金色的锡杖声响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萧瑟肃杀的氛围,同时表达了诗人即将跨过渭水渡口的离别之情。
接下来的"极目多来雁,孤城少故人"两句,则通过远处飞来的大雁和孤城中稀少的旧友,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往昔时光的留恋。这里的大雁不仅是秋天的象征,也代表着离别之思。
"与师虽别久,于法本相亲"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与师傅分别已久,但是在佛法上的情谊依然深厚。这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精神导师的依恋和敬仰。
最后的"又对清凉月,中宵语宿因"两句,则是诗人在明亮的秋夜月光下,与旧友或师傅进行深夜长谈的情景。这里的"宿因"可能指的是过往的因缘或者久远的记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禅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秋夜与空舟弄泉于北溪之上赋是诗
四更欲尽草露湿,万籁不鸣山月闲。
往往虎蹄留道上,时时人语出林间。
沁园春·其三次方时父
自笑生来,骨相无奇,壬三甲三。
觉紫宸班里,都忘故步,维摩室内,添个新参。
壮也不如,老之将至,今日将军战岂堪。
江湖客,况诗肥贾岛,笔瘦王昙。纷纷纡紫拖蓝。
送水北山人又水南。
喜支离得佚,散材可寿,一丘自足,万象中涵。
脍炙功名,膏肓富贵,举世黄粱梦正酣。
知谁健,且茹芝商岭,饮菊胡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