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黎 兵 曹 往 陕 府 结 婚 唐 /李 端 东 方 发 车 骑 ,君 是 上 头 人 。奠 雁 逢 良 日 ,行 媒 及 仲 春 。时 称 渡 河 妇 ,宜 配 坦 床 宾 。安 得 同 门 吏 ,扬 鞭 入 后 尘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车骑(chē qí)的意思:指马车和骑马的人,泛指军队或队伍。
奠雁(diàn yàn)的意思:指奠定基础、打下根基。
东方(dōng fāng)的意思:指东方地区,也指东方文化。
渡河(dù hé)的意思:渡河是指过河,也可引申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或突破障碍。
发车(fā chē)的意思:指车辆出发或开始行动。
后尘(hòu chén)的意思:指在别人的身后受到影响或被比较。
良日(liáng rì)的意思:指美好的日子或时光,表示时光宝贵,应珍惜。
门吏(mén lì)的意思:指门房的守卫人员,也用来比喻担任低级职务的人。
上头(shàng tou)的意思:指在地位、权力、能力等方面高于自己的人或事物。
时称(shí chēng)的意思:指某个时期或某种情况下被广泛称赞或评价的人或事物。
坦床(tǎn chuáng)的意思:指床上平坦,没有障碍物。比喻心地坦荡,没有私心杂念。
同门(tóng mén)的意思:同门指同一门派或同一学校的人,也可指同属于某一学科或行业的人。
头人(tóu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一领域或团体中担任首要地位的人物。
行媒(xíng méi)的意思:行媒是指为人作媒的人,也可以指劝解、调解争端的人。
扬鞭(yáng biān)的意思:鞭子高举起来,代表骑马出发或开始行动。
仲春(zhòng chūn)的意思:仲春是指农历二月,也可泛指春季的中旬。在这个时候,春天已经到来,万物复苏,气候温暖,大地开始回春。
- 翻译
- 东方开始热闹起来,您是尊贵的领导。
举行奠雁仪式选好日子,媒婆在仲春时节忙碌着。
人们称赞她是过河的好帮手,适合成为坦诚相待的夫婿的伴侣。
我多么希望能成为您的同僚,紧随您的步伐前进。
- 注释
- 东方:指早晨或东方国家。
发车骑:开始热闹起来,比喻活动开始。
君:尊称,指对方。
上头人:地位高的人。
奠雁:古代婚礼中的一种仪式,以雁为象征。
良日:吉利的日子。
行媒:媒婆。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渡河妇:能过河的女子,比喻能力强或有担当。
宜配:适宜做配偶。
坦床宾:坦诚相待的宾客,形容配偶。
同门吏:同一门派或学校的同事。
扬鞭:挥鞭策马,比喻追随或行动。
后尘:后面扬起的尘土,比喻人的足迹或追随。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端所作,名为《送黎兵曹往陕府结婚》。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喜庆氛围,表达了对友人新婚之际的美好祝愿。
“东方发车骑,君是上头人。” 这两句以早晨日出时分的景色为背景,将黎兵曹比喻成日出之初最亮堂的星宿,表明其在众人中的突出与尊贵。
“奠雁逢良日,行媒及仲春。” 这里的“奠雁”指的是古代婚礼中的一种习俗,即用白雁作为聘礼;“逢良日”则是选择吉日进行这重要的仪式。第二句中的“行媒”指的是媒人完成了使命,“仲春”即初夏之时,天气温和,适合婚庆。
接下来的两句:“时称渡河妇,宜配坦床宾。” 这里的“渡河妇”可能是指一位德才兼备的女子,而“坦床宾”则形容黎兵曹为人品行皆佳之士。诗人赞美这对新人都堪称佳偶。
最后两句:“安得同门吏,扬鞭入后尘。” 这里的“安得”表达一种羡慕和希望,愿自己也能拥有这样一段良缘。而“扬鞭入后尘”则是形容骑马离去时的情景,表示送别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对婚礼习俗的点缀,展现了诗人对新人的美好祝愿,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岳王墓
妖星坠地芒角赤,龙剑悲吼风萧瑟。
中原王气挽不回,将军一死鸿毛掷。
秦家小儿真戏剧,播弄造化摇枢极。
指雠为亲忠为逆,只手上遮天眼力。
九关茫茫隔天日,无由下烛臣愚直。
臣愚万死不足惜,国耻未湔犹愤激。
古坟埋冤血空碧,风雨年年土花蚀。
我恐精忠埋不得,白日英魂土中泣。
请将衰骨斸出荒苔痕,献作吾皇补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