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鬓丝(bìn sī)的意思:指人的鬓角的头发,用以形容人的年纪已经很大。
不禁(bù jīn)的意思: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感慨(gǎn kǎi)的意思:感叹内心的激动和思考
击壤(jī rǎng)的意思:指打破土壤,比喻有力的言辞或行动能够震动人心,引起共鸣。
毛锥(máo zhuī)的意思:指极小、极细的东西。
群贤(qún xián)的意思:指聚集了许多有才能的人。
壤歌(rǎng gē)的意思:壤歌是指田间农民在耕作或收割时唱的歌曲。它象征着劳动、丰收和农民的辛勤努力。
未消(wèi xiāo)的意思:未消指尚未消失或结束,还在持续进行中。
为国(wèi guó)的意思:为了国家,为了国家的利益。
相安(xiāng ān)的意思:指双方或多方相互安宁、和平共处。
消磨(xiāo mó)的意思:消磨是一个动词,意思是通过时间的流逝或者持续的活动来减弱或消除某种感觉、能力或者状态。
心铁(xīn tiě)的意思:形容人的心地坚定,不易动摇。
掩覆(yǎn fù)的意思:掩盖、遮蔽
逸少(yì shǎo)的意思:逸少是一个形容词,指的是一个人非常聪明、才智出众。
隐忧(yǐn yōu)的意思:指内心深处的忧虑或烦恼,不为他人所知晓。
宰相(zǎi xiàng)的意思:宰相指的是国家的最高官员,也可引申为权力最高的人。
在野(zài yě)的意思:指某人或某团体失去权力、地位或职位,不再处于掌权的地位,而是在社会上处于边缘或被排斥的状态。
早知(zǎo zhī)的意思:如果事先知道,就能避免麻烦或损失。
锥子(zhuī zǐ)的意思:指尖尖的东西,也比喻尖锐的批评或警告。
击壤歌(jī rǎng gē)的意思:击打土坯的歌曲,比喻对社会现象进行尖锐批评的歌谣。
毛锥子(máo zhuī zǐ)的意思:形容事物极其细小或微不足道。
- 翻译
- 在田野中适合唱击壤歌,内心的忧虑无法抑制,忠诚如何表达。
宰相殷生他们是否知晓,书法大家王逸少引发众多贤人感慨。
年老时觉得白发难以遮掩,贫穷时唯有坚韧的心未曾磨损。
早知会放弃笔杆,一旦国家有警,我仍愿拿起武器效力。
- 注释
- 在野:在田野之中。
宜:适宜。
赓:继续。
击壤歌:古代农夫唱歌颂太平的歌曲。
隐忧:内心深处的忧虑。
不禁:无法抑制。
亩:田地。
忠:忠诚。
殷生:指殷商时期的贤臣,这里泛指宰相。
宰相:政府的主要官员。
安知:怎能知道。
逸少:王逸少,即王羲之,著名书法家。
群贤:众多贤能的人。
感慨:感慨万千。
鬓丝:鬓角的白发。
难掩:难以遮盖。
穷:贫穷。
心铁:坚韧不屈的心。
消磨:磨损,消耗。
掷却:丢弃。
毛锥子:毛笔的别称。
有警:有危险或警报。
国荷戈:为国家承担起战斗的责任。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属于词风格。在鉴赏这首诗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背景信息。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首句“在野宜赓击壤歌”表明诗人在田间劳作之余,吟咏古代的农耕歌谣,借以抒发胸中的隐忧。"隐忧不禁亩忠何"则是说这种忧虑难以抑制,它与对土地的忠诚有关。
接着,“殷生宰相安知否”询问古代殷商时期的宰相是否知道民间疾苦,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于历史和现实的关切。"逸少群贤感慨多"则是说在年轻时与众多贤才交流,常有所感慨,这里反映了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
中间两句“老觉鬓丝难掩覆,穷惟心铁未消磨”描绘了诗人年迈头发斑白,难以掩盖,却仍然保持着坚韧不拔的心志,这种形象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坚定意志和对理想的执着。
最后两句“早知掷却毛锥子,有警犹为国荷戈”则是说诗人早已放下世俗的功名利禄,只为了国家的忧虑而感到不安。"有警犹为国荷戈"中的"荷戈"指的是古代车轴上的横木,借以比喻国家的重担,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一位士大夫对于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理想的深沉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