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其四》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其四》全文
元 / 耶律楚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隐隐三星出,依依片月沈。

鹤飞辽海阔,猿啸楚山深。

柳色云沾袖,芦花雪满襟。

普天秋意露,一叶坠梧林。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楚山(chǔ shān)的意思:指楚国的山,用来比喻高耸险峻的山峰或山岭。

辽海(liáo hǎi)的意思:形容广阔无边的大海。

柳色(liǔ sè)的意思:指柳树的颜色,也用来形容春天柳树的绿色。

芦花(lú huā)的意思:芦花是指芦苇开花的样子,比喻人的思维敏捷、反应迅速。

片月(piàn yuè)的意思:指短暂的时间,特指一个月的时间。

普天(pǔ tiān)的意思:普遍天下,广泛世界。

秋意(qiū yì)的意思:指秋天的气息或感觉。

三星(sān xīng)的意思:形容某个地方或事物有很多星星。

天秋(tiān qiū)的意思:指秋天的天气清凉宜人,意为天空的秋天。

依依(yī yī)的意思:形容依恋不舍,情意绵绵。

一叶(yī yè)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变化或转折。

隐隐(yǐn yǐn)的意思:隐隐指的是模糊、朦胧、不明显的状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景象,以星辰、月色、鹤飞、猿啸、柳色和芦花为背景,展现了辽阔的天地和深远的意境。"隐隐三星出,依依片月沈"描绘了夜幕初降,星辰点点和月影沉落的静谧氛围。"鹤飞辽海阔,猿啸楚山深"则通过飞翔的白鹤和深山中的猿啼,传达了空间的辽远与山林的幽深。

"柳色云沾袖,芦花雪满襟"运用比喻,将柳色比作沾湿衣袖的云,芦花比作风雪满襟,形象地表现出秋风的萧瑟和诗人内心的孤寂。最后两句"普天秋意露,一叶坠梧林"总结全诗,点明秋意浓厚,一片落叶飘落在梧桐林中,象征着时光流逝和季节变迁。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体现了元代诗人耶律楚材的诗歌风格。

作者介绍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
朝代:元   字:晋卿   号:玉泉老人   生辰:1190年7月24日 —1244年6月20日

耶律楚材(1190年7月24日 —1244年6月20日),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法号湛然居士,蒙古名吾图撒合里,契丹族,蒙古帝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宰相,金国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1215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攻占燕京时候,听说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向他询问治国大计。而耶律楚材也因对金朝失去信心,决心转投成吉思汗帐下他的到来,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产生深远影响,他采取的各种措施为元朝的建立奠定基础。乃马真后称制时,渐失信任,抑郁而死。卒谥文正。有《湛然居士集》等。 
猜你喜欢

诸公送行分韵得驱字

儒生自信一束书,持以游世触事迂。

十步倒行一步立,公家不辨私家臞。

壮无早计老更拙,宜去不去饥所驱。

春风力回俗士驾,政恐猿鹤讥逃逋。

灯前酌酒赖公等,一笑未彻还送予。

飞接双翼送好语,似欲挽我联冠裾。

那知物理有不可,欲置万里笞黔驴。

人言此云无此雨,安用吻舌劳分疏。

筠山如盘溪如愚,区有瓜芋水有鱼。

颉羹赤脚踏长须,醉步密竹交相扶。

绝知君家一事无,肯为老翁聊巾车。

古人命驾成斯须,已催小槽压真珠。

(0)

次韵硕夫池亭赏莲

胡床麈尾挥长柄,风和入座花容靓。

乍开还合晚照中,修竹佳人倚春暝。

此间此景乐最深,世路好恶君酌斟。

下车何必笑冯妇,投杼未免疑曾参。

江山信美来者稀,渊明独与田父违。

谁云宁食艾三斗,不如杯行莫停手。

(0)

春雨不止复用前韵书怀呈诸友

时序惊人翻手云,不禁风雨破除春。

岸容故故留花使,夜色明明助稼神。

异县逢人思故旧,长年作客见疏亲。

穷途自喜多闲日,虚费公家十束薪。

(0)

春近风日渐佳与似表弟开小户纵步后庭

围炉人散长寒煤,暖日还催墐户开。

春近郊原思梦蝶,雪残池馆见真梅。

客愁宛转凌双鬓,岁律侵寻寄一杯。

试绕小栏寻翠甲,履痕犹占旧苍苔。

(0)

春日杂咏·其二

幽栖足春事,晴日若相催。

屐齿穿沙稳,筇须碍竹回。

风光初转蕙,残雪欲欺梅。

自是经过少,柴门日日开。

(0)

宝学连公挽诗·其二

弱冠论交老更坚,平生风义想前贤。

银峰告政一千里,雁塔联名四十年。

漫许赤心酬雨露,终成白发傲林泉。

酸风送子寒山暮,鸣壑摇松亦泫然。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