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山漫兴七首·其三》
《春山漫兴七首·其三》全文
明 / 王夫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雨敛平田一鹭轻,西峰新展半围晴。

叶光上通云绿,天影低沈透水清。

柔草待收园客茧,泠风欲和子乔笙。

百年俄顷春情极,未羡商山紫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春情(chūn qíng)的意思:指对爱情、恋爱的美好感受和憧憬之情。

俄顷(é qǐng)的意思:极短的时间;瞬间

泠风(líng fēng)的意思:形容风很冷,寒气逼人。

情极(qíng jí)的意思:情感达到极点,形容感情非常激烈或痛苦。

商山(shāng shān)的意思:商山指的是商朝时期的商山,也可以泛指商朝时期的商国。在成语中,商山代表了商朝时期的繁荣和昌盛。

上通(shàng tōng)的意思:指通达上下,沟通联系。

透水(tòu shuǐ)的意思:指水流透过,不能阻挡。

叶光(yè guā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名声或声誉。

园客(yuán kè)的意思:指在园林游览时的客人,也用来形容游客或参观者。

紫英(zǐ yīng)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有着非凡的才华和能力。

子乔(zǐ qiáo)的意思:指父母离异后,子女分别依附在不同的父母身边,形容家庭破裂,子女分离的情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雨后的山野景色,以及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雨敛平田一鹭轻”,写雨过天晴,白鹭在平整的田野上轻盈飞翔,展现了宁静而生机盎然的画面。次句“西峰新展半围晴”进一步描绘了远处山峰在阳光照耀下的明媚景象。

第三句“叶光浮上通云绿”,通过“叶光”和“通云绿”,形象地描绘了叶子在阳光下反射出翠绿色泽,仿佛与天空相接,显得清新脱俗。第四句“天影低沈透水清”,则通过“天影”和“透水清”,表现出天空倒映在清澈水面中的宁静深远。

第五句“柔草待收园客茧”,暗示了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园丁们准备收割蚕茧,充满田园生活的气息。最后一句“泠风欲和子乔笙”,以“泠风”和“子乔笙”象征着清风与音乐的和谐,表达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享受。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春日山景,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结尾处流露出对春光易逝的惋惜,但并不消极,反而表达了对人生的珍惜和对美好瞬间的追求。王夫之的这首诗,体现了他深沉的人生哲理和艺术审美。

作者介绍
王夫之

王夫之
朝代:明   字:而农   号:姜斋   籍贯: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   生辰: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猜你喜欢

治平二年南郊鼓吹歌曲四曲·其二六州

垂炎运,真主嗣瑶图。海波晏,卿云烂,日月丽皇都。

年屡稔、万宝山储。广莫风生律,一气潜嘘。

陈法驾、翠羽装舆。清跸下天衢。

金匏六变,欻然灵顾,来车风马,拜贶紫坛初。

奉神娱。嘉笾荐,美玉奠,照荧?。

星彩动,霜华薄,禁阁漏声疏。回龙驭、宝瑞纷敷。

众心愉。钧天别奏箫竽。仙人楼上捧赦书。

舞鹤更踌蹰。丹徼北,穷沙漠,涵皇泽,盛德迈唐虞。

(0)

含笑花

薄薄沈熏骨,英英玉炼颜。

恼人风味别,斗帐梦中閒。

(0)

生查子·其二

寂寞画堂空,深夜垂罗幕。

灯暗锦屏欹,月冷珠帘薄。

愁恨梦难成,何处贪欢乐。

看看又春来,还是长萧索。

(0)

晓闻长乐钟声

汉苑钟声早,秦郊曙色分。

霜凌万户彻,风散一城闻。

已启蓬莱殿,初朝鸳鹭群。

虚心方应物,大扣欲干云。

近杂鸡人唱,新传凫氏文。

能令翰苑客,流听思氛氲。

(0)

送裴判官回湖南

莫怕南风且尽欢,湘山多雨夏中寒。

送君万里不觉远,此地曾为心铁官。

(0)

慈恩寺九日应制

宝宫星宿劫,香塔鬼神功。

王游盛尘外,睿览出区中。

日宇开初景,天词掩大风。

微臣谢时菊,薄采入芳丛。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