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村居·其六》
《秋日村居·其六》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高斋清自掩,遥夕相看

片月花间净,明河树杪乾。

流萤含火著,宿鹭霜寒

何限同袍意,江湖渺漫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高斋(gāo zhāi)的意思:指高屋建瓴、高人一等的书斋。

何限(hé xiàn)的意思:没有限制或限度,无所不包

江湖(jiāng hú)的意思:指社会上的浮动人员、游离人士,也指江湖中的各种事物和活动。

流萤(liú yíng)的意思:形容微弱的光亮。

渺漫(miǎo màn)的意思:形容景物遥远、辽阔,无边无际。

明河(míng hé)的意思:指明亮的河流,比喻道路宽广明亮,前途光明。

片月(piàn yuè)的意思:指短暂的时间,特指一个月的时间。

树杪(shù miǎo)的意思:指树木的尽头,比喻事物或人到了最后阶段或极限。

霜寒(shuāng hán)的意思:指寒冷的天气,也用来形容人的心情冷淡。

宿鹭(sù lù)的意思:宿鹭是指鹭鸟在夜晚栖息的地方,比喻人在某个地方长时间停留或久居。

同袍(tóng páo)的意思:同袍指同穿一袍的人,比喻同属一个团体、同在一条战线上的人。

相看(xiāng kàn)的意思:互相注视,互相看着对方。

遥夕(yáo xī)的意思:形容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就过去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村居的宁静与清幽。首联“高斋清自掩,遥夕病相看”以高雅的书斋为背景,傍晚时分,诗人独自静坐,内心病态般的忧郁与外界的清静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孤寂的氛围。

颔联“片月花间净,明河树杪乾”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静与纯净。月光洒在花丛中,显得格外明亮洁净;银河映照在树梢之上,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干燥而明亮。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秋夜的宁静与美丽。

颈联“流萤含火著,宿鹭抱霜寒”则将视角转向动态的生物。流萤在夜空中闪烁,如同点点灯火;宿鹭在寒冷的夜晚紧紧依偎在一起,形象地表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温暖。这两句通过生动的细节,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生命力。

尾联“何限同袍意,江湖坐渺漫”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怀念以及对广阔世界的感慨。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或许想起了与自己一同奋斗的朋友,心中充满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同时,“江湖坐渺漫”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广阔,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人生哲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村居的宁静画卷,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深刻的情感与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友情及宇宙的独到感悟。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自东海还京得子彦弟所寄期字韵因和见意仍用其首句云

蚤岁艰难各自知,老来道路独奔驰。

三年从宦曾无补,千里还家未有期。

石浦钓鱼春雨过,海门闻雁暮云悲。

忽传南巷新堂好,日日看云有所思。

(0)

琼山即事

沙港风船雪色如,土屋人家星散居。

负瓶入村挈淡水,操网下海求鲜鱼。

焚艛风起波浪黑,黎母日高烟雾舒。

佛桑花下且酌酒,椰子林中宜读书。

(0)

江上即事柬云衢王徵士

残霞夹树红于火,寒水无波黑似冰。

溪獭衔鱼穿断港,野禽啼雨上枯藤。

舟前风濑馀千里,屋上云山出几层。

岁晏独悲成濩落,楼高还许共栖凭。

(0)

初舍弟子彦将赴赣后闻留荷山曾氏馆中喜而赋诗奉寄并呈子中大兄

舍南种竹近新锄,堑北抽茨亦旧除。

此日云边犹独往,何年江上却同居。

衡门拟著潜夫论,石室难藏太史书。

乱定能忘酬唱乐,归来直钓锦溪鱼。

(0)

再和题故里田舍

岭腰种麦岭头麻,土屋门深静不哗。

邻舍编篱防暴虎,儿童分食喂慈鸦。

好山夹岸团青玉,流水穿畦注白霞。

细雨荷锄归向晚,满庭落尽米囊花。

(0)

题赵子深山水画轴

我观画图之青山,百叠巉岩那可攀。

长松更出危石上,飞瀑政在双崖间。

草堂流水钩帘迥,野艇横江收钓閒。

安得手招王子晋,共乘笙鹤望遥关。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