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觉 公 院 施 鸟 石 台 唐 /李 颀 石 台 置 香 饭 ,斋 后 施 诸 禽 。童 子 亦 知 善 ,众 生 无 惧 心 。苔 痕 苍 晓 露 ,盘 势 出 香 林 。锡 杖 或 围 绕 ,吾 师 一 念 深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石台(shí tái)的意思:指坚固、稳定的基础或根基。
苔痕(tái hén)的意思:指在石头或墙壁上长出的青苔,比喻事物经过长时间的沉淀留下的痕迹。
童子(tóng zǐ)的意思:指小孩子的声音非常嘈杂,形容人多嘈杂、喧闹。
围绕(wéi rào)的意思:围绕表示围住、环绕、围绕某个主题展开讨论或行动。
锡杖(xī zhàng)的意思:指古代僧人所用的金属杖,比喻高僧、高人的德行和修为。
香林(xiāng lín)的意思:指香气浓郁的树林或花园,也用来形容香气扑鼻的地方。
香饭(xiāng fàn)的意思:指美味可口的饭菜,也比喻有利可图、利益丰厚的事物。
一念(yī niàn)的意思:一念指的是一瞬间的念头或想法。
众生(zhòng shēng)的意思:指所有的生命,包括人类和其他动物。
- 注释
- 石台:供奉食物的平台。
施:给予。
诸禽:各种鸟类。
童子:小孩子。
善:善良的行为。
众生:所有生物。
惧心:恐惧之心。
苔痕:青苔的痕迹。
晓露:清晨的露珠。
盘势:托盘的形状。
香林:香气缭绕的树林。
锡杖:僧人的手杖。
吾师:我的老师,指僧人。
一念:一瞬间的思想,此处指禅心。
- 翻译
- 在石台上放置供奉的米饭,斋戒结束后分给各种禽鸟。
连小童也懂得行善,所有的生灵都没有恐惧之心。
青苔上沾染着清晨的露水,托盘的形状仿佛出自香林之中。
锡杖有时环绕四周,我的师父心中充满深深的禅意。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场景,通过对自然界和禽兽之事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种超然于世俗之上的清净心境。首句“石台置香饭,斋后施诸禽”表明诗人在石台上摆放了供养鸟类的香米,这个行为发生在斋戒之后,即是在洁净身心之后进行的一种布施。
接着,“童子亦知善,众生无惧心”指出连小孩子都能理解这种善行,而这份布施让所有生命都不再有恐惧之心。这里的“善”不仅是对禽兽的慈悲,更象征着一种宇宙和谐与平衡的理念。
“苔痕苍晓露,盘势出香林”则描绘了自然景观,青苔在早晨露水中显得更加鲜绿,而盘曲的山势中散发出的香气与清晨的露珠交织在一起,营造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锡杖或围绕,吾师一念深”中的“锡杖”可能是指寺院中的僧人持杖巡行的情景,而“吾师一念深”则表达了诗人对其师父深厚的一份敬仰之情,这位师父以一颗平和宽广的心待世间万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与生命的关怀,传递了一种宁静致远、慈悲为本的人生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玉田四章
我田百亩,不以种禾。匪不种禾,种禾穫不多。
惟种玉子,种玉如何。玉子成璞,可琢可磨。
璞琢璞磨,温润则那。我田百亩,不以种稷。
匪不种稷,种稷不多得。惟种玉子,种玉何适。
玉子成璞,可圭可璧。种此圭璧,以近有德。
谁有善亩,我有善价。我亩匪有馀,我求日不暇。
匪我则求,谁售我者。谁善耘田,耘我玉痹。
我曰如莠,我玉亦不滋。谁教我耘,实获我思。
游黄龙洞
我来罗浮访仙迹,数不尽罗浮峰四百。
黄龙巀嵲洞最幽,两水夹山山路僻。
攀萝直上登云梯,探入松林洞门辟。
流杯池水声潺潺,玉龙飞走春潮白。
七星坛畔逢赤松,邀入龙宫蹊径碧。
笑傲烟霞生隐心,红尘不到烦襟释。
何事将金别买山,此处岩栖即安宅。
不愿宦游拖长绅,愿从罗浮山下为居民。